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全受全歸的意思、全受全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全受全歸的解釋

語出《禮記·祭義》:“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不虧其體,不辱其身,可謂全矣。”封建禮教認為人的形體來自父母,應當以完全無虧的身體,還之父母。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傑歸真》:“祗聞古有孝子 曾參 ,全受全歸,髮膚無有毀傷者。” 胡適 《讀<呂氏春秋>一》:“孝的宗教教人尊重父母的遺體,要人全受全歸,要人不敢毀傷身體發膚,要人不敢以父母之遺體行殆,這裡也有一種全生貴己的意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全受全歸”是一個源自儒家經典的成語,主要含義與古代孝道觀念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文化内涵

  1. 孝道倫理:
    源自《禮記·祭義》:“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
    強調子女應終身保持身體不受損傷或玷污,以體現對父母的敬重和孝心。

  2. 身體觀與禮教約束:
    封建禮教認為身體是父母的“饋贈”,需以“潔身自愛”的态度維護,如不毀傷發膚、不行危險之事等。

三、用法與示例

四、現代視角

這一成語反映了古代對孝道的極端化要求,現代多作為文化現象讨論,如胡適曾評其隱含“全生貴己”思想。需注意其曆史局限性,不宜直接套用于當代倫理。

附:其他解釋說明

個别資料(如)将其解釋為“利益全部歸屬一方”,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建議以傳統釋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全受全歸

《全受全歸》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所有的事情都歸于全能的人,無法逃離他的統治。這個成語形容全能者的力量和影響無處不在,無法抗拒。

這個成語的部首拆分是“十 + 人 + 亻”,其中的“十”是指一種舊時用于數數的符號,“人”表示人類,“亻”則是表示人的部首。通過這些部首的拆分,可以看出這個成語和人有關。

《全受全歸》這個成語的來源比較模糊,但它在古代漢語中已經存在。根據記載,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新唐書·地理志下》中的一篇文章中。但具體的來源和故事已經無法考證。

在繁體字中,成語“全受全歸”可以寫作“全受全歸”。繁體字的使用主要在港澳台地區,而在大陸地區則主要使用簡體字。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以“全受全歸”為例,根據古代的寫法,其中的“受”字可以寫作“収”,“歸”可以寫作“帰”。這些古代寫法在現代幾乎不再使用,但在曆史文獻和書籍中仍然可以見到。

例句:他的權力無所不及,全受全歸。

組詞:歸于、全能、受制。

近義詞:無所不能、力壓群雄、無可抗拒。

反義詞:任人擺布、束手無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