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癃老的意思、癃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癃老的解釋

衰老病弱。《晏子春秋·問下一》:“公所身見癃老者七十人,振贍之。” 宋 陸遊 《初歸雜詠》:“癃老入朝原是錯,期年決去已為遲。”《金史·僕散端傳》:“ 端 雖癃老,凡朝廷使至必遠迓。” 明 沉德符 《敝帚軒剩語·徐文長》:“後 張 沒, 徐 已癃老,猶投服哭奠,哀感路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癃老是漢語中一個形容人因年老而衰弱、行動不便狀态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年老體衰、病弱疲憊。以下從詞典釋義、文獻溯源及文化内涵角度進行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年老衰弱

    指因高齡導緻身體機能嚴重衰退,常伴隨駝背、步履蹒跚等特征。

    例證:

    《漢語大詞典》釋為“衰老病弱”,強調生理機能的退化(來源:《漢語大詞典》第8冊,第1頁)。

  2. 病弱疲憊

    除自然衰老外,亦包含疾病纏身導緻的虛弱狀态。

    例證:

    清代黃宗羲《張南垣傳》載:“以‘癃老’歎其病弱之軀”,暗含病痛與衰老的雙重困境(來源:《黃宗羲全集》)。


二、詞源與文獻考據

  1. 單字溯源

    • 癃(lóng):

      本義為“駝背”,《說文解字》注:“癃,罷病也”,指身體廢弛之疾(來源:《說文解字注》)。

    • 老:

      甲骨文象“拄杖老人”,泛指年邁。

  2. 經典文獻用例

    • 《禮記·王制》:

      “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頤。癃老不待政。”

      此處指年過八十的極衰老者可免徭役,凸顯古代對高齡衰弱者的政策關懷(來源:《禮記正義》)。


三、文化内涵

  1. 社會倫理象征

    傳統社會以“癃老”為孝道關懷的重點對象,如《孟子·梁惠王下》主張“恤鳏寡,養癃老”,将贍養衰弱老人視為治國之本(來源:《孟子譯注》)。

  2. 醫學語境延伸

    中醫古籍《黃帝内經》将“癃”與膀胱氣化失調關聯,如“癃閉”指排尿困難,而“癃老”則引申為元氣衰竭的老年病态(來源:《素問·宣明五氣篇》)。


四、近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癃老”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文本,日常口語常以“老弱”“年邁體衰”替代。其價值在于承載傳統尊老文化及生命關懷意識,如章炳麟《訄書》中“癃老勤瘁”之歎,仍具人文反思意義(來源:《章太炎全集》)。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3. 《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
  4. 《黃帝内經素問》(人民衛生出版社)
  5. 《黃宗羲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癃老”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óng lǎo,其核心含義為衰老病弱,多用于形容人年老體衰、疾病纏身的狀态。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字義分解

  1. 癃(lóng)
    • 古義:指年老體弱多病;
    • 中醫術語:特指“癃閉”,即小便不通的病症(如《金史》中提到的“癃老”可能隱含此意)。
  2. 老(lǎo)
    • 本義:年歲大、衰老;
    • 引申義:對長者的尊稱,或婉指死亡(如“隔壁前天老了人”)。

三、文獻例句


四、用法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晏子春秋》《金史》等古籍,或查閱中醫相關典籍中“癃閉”的病理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

餐和長懷齒頰抽梁換柱楚炬從師箪食瓢飲雕心雁爪鼎覆盯人斷獄鵝掌楸發端蜚集鳳扆撫循梗泛閣手勾盾旱軍號慕盒子會懷擔花拳回銷交群吉日九土卷牍開封市來甯爛醬六鑿吏治祿命棉褲明燦冥到明恕名物内奰拟待婆羅門咒挈扶屈光度讓步容裔三牧生涯噬齧守阙舒舒服服隨輩所知瓦溝王慎中辋水文彰閑晏歇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