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水波蕩漾貌。 三國 魏 曹丕 《濟川賦》:“臨 濟川 之層 淮 ,覽洪波之容裔。”《三國志·蜀志·郤正傳》:“收止足以言歸,汎浩然以容裔。” 宋 洪邁 《容齋四筆·會合聯句》:“維水容裔,維山巃嵸。”
(2).隨風飄動貌。《文選·張衡<東京賦>》:“建辰旒之太常,紛焱悠以容裔。” 呂向 注:“容裔,從風轉薄貌。” 南朝 齊 謝朓 《泛水曲》:“旌旗散容裔,簫管吹參差” 唐 杜正倫 《玄武門侍宴》詩:“參差歌管颺,容裔羽旗懸。”
(3).徐行貌。《文選·曹植<洛神賦>》:“六龍儼其齊首,載雲車之容裔。” 劉良 注:“容裔,行貌。”
(4).從容娴麗貌。《文選·左思<吳都賦>》:“ 荊 豔 楚 舞, 吳 愉 越 吟,翕習容裔,靡靡愔愔。” 劉良 注:“容裔、靡靡、愔愔,閑麗也。”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謝莊<郊遊>》:“行光自容裔,無使弱思侵。” 唐 儲光羲 《同王十三維偶然作》詩之五:“鳳皇飛且鳴,容裔下天津。”
“容裔”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可表達自然景象的動态美感和人物儀态的優雅氣質。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文學引證:
水波蕩漾貌
形容水流或波浪起伏、蕩漾的形态。
引證:三國魏·曹丕《濟川賦》中“覽洪波之容裔”,宋代洪邁《容齋四筆》亦用“維水容裔”描繪水波連綿之景。
隨風飄動貌
多用于描寫旗幟、雲霧等隨風輕盈飄動的狀态。
引證:張衡《東京賦》描述“紛焱悠以容裔”形容旗幟飄揚,謝朓《泛水曲》則以“旌旗散容裔”表現動态美感。
徐行貌
指緩慢、從容的行進姿态。
引證:曹植《洛神賦》中“載雲車之容裔”描寫車駕緩行。
從容娴麗貌
形容人儀态優雅、舉止從容。如左思《吳都賦》“翕習容裔”表現人物風采。
該詞多見于古典文學,現代語境中可用于詩歌、藝術等創作。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文選》《三國志》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如)。
《容裔》是一個漢字詞彙,它指的是容貌、相貌、面容。它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的外貌特征,包括臉部輪廓、眼睛、鼻子、嘴巴等方面。
《容裔》的部首是“⺡”(犬部),整個字共有13個筆畫。
《容裔》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合成詞。其中,“容”取義為容納、包容;“裔”指後代、子孫。
在繁體字中,“容裔”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和結構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字形的基本結構和意義都保持相對穩定。
《容裔》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隻是在字形的一些細節上有所差異。
1. 他的容裔端莊大方,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她的容裔秀美動人,被無數人贊美。
1. 容貌:形容一個人的相貌特征。
2. 容顔:形容一個人的臉部容貌。
3. 容儀:指一個人的外貌和儀态。
1. 容顔:指一個人的臉部容貌。
2. 容貌:形容一個人的相貌特征。
3. 容儀:指一個人的外貌和儀态。
1. 丑陋:形容一個人的相貌不好看。
2. 難看:形容一個人的相貌不美觀。
3. 汗髒:形容一個人的相貌不整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