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意思、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解釋

[work on one job but long for another] 用《三國演義》中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室的故事,比喻工作不安心,人在這個地方,心裡卻向往那個地方

詳細解釋

三國 時 劉備 (後為 蜀漢 皇帝)部将 關羽 身陷 曹操 營,封侯賜爵,宴請贈金,恩禮非常,但 關羽 仍心懷故主。後挂印封金,回到 劉備 身邊。事見《三國演義》第二五回。後多以“身在 曹 營心在 漢 ”比喻堅持節操,忠貞不二。 劉波泳 《秦川兒女》第一部第二章:“身在 曹 營心在 漢 ,他就是上馬金,下馬銀,也别想把我買動。” 吳有恒 《山鄉風雲錄》第六章:“你真是身在 曹 營心在 漢 !捉到了那反賊,我一定向 桃園堡 報你的功。”

網絡擴展解釋

“身在曹營心在漢”是一個源自《三國演義》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演變。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比喻身子雖然處于對立的一方,但心裡仍忠于原來所在的一方。最初用于褒揚忠義,如關羽雖被迫投降曹操,仍心系劉備(漢室);現代也可引申為工作不安心、向往其他環境,帶有一定貶義。


二、典故出處

  1. 核心人物:
    三國時期關羽因保護劉備家眷暫降曹操,雖受厚待(如封侯賜宴),卻始終拒絕效忠,最終“挂印封金”離開曹營。
  2. 文獻記載:
    原句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關羽對曹操的回應:“吾身雖在此,心念皇叔,未嘗去懷。”,但成語本身在小說中并未直接出現,後由民間提煉而成。

三、用法與演變


四、延伸關聯


若需了解更詳細的典故背景或文學引用,可參考《三國演義》原著或相關曆史評析(如、5、8)。

網絡擴展解釋二

身在曹營心在漢

“身在曹營心在漢”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雖然身處曹營(指敵對勢力),但心思仍然在漢(指自己的國家、勢力)。

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三個部分:身在、曹營、心在漢。

部首:身(身在)、曹(曰)、心(心在)。

筆畫:身(7畫)、在(6畫)、曹(7畫)、營(12畫)、心(4畫)、漢(5畫)。

來源:成語“身在曹營心在漢”最早出現在《後漢書·賈誼傳》,形容個人對家國的忠誠和歸屬感。

繁體:身在曹營心在漢。

古時候漢字寫法:身在曹營心在漢。

例句:他雖然工作在曹營,但是心思卻一直在漢,為自己的國家盡心盡力。

組詞:身心力行、身心俱疲、曹營項莊、漢奸。

近義詞:忠誠、歸屬感、國家情懷。

反義詞:背叛、投敵、叛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