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諸侯使臣的符節。《周禮·秋官·小行人》“達天下之六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以金為之。” 漢 鄭玄 注:“諸侯使臣行覜聘,則以金節授之,以為行道之信也。” 唐 王維 《奉和聖制暮春送朝集使歸郡應制》:“玉乘迎大客,金節送諸侯。” 明 何景明 《觀兵》詩之二:“使過傳金節,軍行奏玉簫。”
(2).古代殿庭的儀仗。 唐 劉長卿 《奉餞郎中四兄罷馀杭太守承恩加侍禦史充行軍司馬赴汝南行營》詩:“權分金節重,恩借鐵冠雄。”《宋史·儀衛志一》:“黃麾半仗,金節一十二人;黃麾小半仗、黃麾角仗,各設金節十二人。”《宋史·儀衛志六》:“金節, 隋 制也。黑漆竿,上施圓盤,周綴紅絲拂八層,黃繡龍袋籠之。”
“金節”是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古代諸侯國派遣使臣時授予的金屬制信物,用于證明身份和使命合法性。其形制依據《周禮》記載,不同地域(如山國、土國、澤國)分别使用虎節、人節、龍節,均以金鑄成,象征外交權威。
指宮廷禮儀中使用的金屬儀仗器具,常見于重要典禮或軍隊儀式。例如《宋史·儀衛志》提到“黃麾半仗,金節一十二人”,唐代劉長卿詩句“權分金節重”也印證其作為儀仗的莊重性。
注:以上解釋綜合自詞典釋義與典籍記載,權威出處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金節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别是“金”和“節”。下面逐一介紹:
金是一個常見的漢字,它的拆分部首是金,共有8畫。金字的來源與金屬黃金有關,表示貴重、寶貴的意思。在繁體字中,金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例如:金錢、金屬。
節是另一個常見的漢字,它的拆分部首是艹,共有8畫。節字最早出現在古代《易經》中,是用來表示樂音節奏中的“拍”的意思。繁體字中,“節”字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例如:節日、節約。
金節是由金和節兩個字組成,它的意思可以理解為“貴重的禮儀”或者“重要的節日”。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某個特定節日或者慶典具有特别高的地位或意義。
1. 這個國家的新年慶典是該國最重要的金節之一。
2. 感恩節是美國重要的金節,人們會在這一天和家人團聚并表示感激。
3. 他的生日是他最喜歡的金節,每年他都會舉辦一個盛大的派對來慶祝。
1. 金牌:表示第一名或最高榮譽。
2. 金剛:佛教中護法神的名字,也用來形容堅強無敵。
3. 金庫:儲存貴重物品的地方。
慶典、盛典、節日、禮儀
平凡、普通、不重要、無足輕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