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風物的意思、風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風物的解釋

[scenery] 風景和物品。喻指大氣候

風物長宜放眼量

詳細解釋

(1).風光景物。 晉 陶潛 《遊斜川》詩序:“天氣澄和,風物閑美。” 宋 張昇 《離亭燕》詞:“一帶江山如畫,風物向秋瀟灑。” 冰心 《寄小讀者》四:“我素喜北方風物,至此也不能不傾倒于 江 南之雅澹溫柔。”

(2).風俗物産。 宋 梅堯臣 《送俞尚寺丞知蕲春縣》詩:“應見言風物,於今有貢虵。”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一:“想起 江 南的風物,究竟是地理上文化上得天賦較厚呵。” 郭沫若 《孔雀膽》附錄《<孔雀膽>資料彙輯》:“不僅為我把 梁王 妃的名字,把 通濟橋 的廢址,通同考查了出來,而且還提供了許多地方風物,使我的劇本得到分外的充實。”

(3).特指風俗,習俗。《明史·西域傳四·天方》:“ 馬哈麻 墓後有一井,水清而甘。泛海者必汲以行,遇颶風取水灑之即息。當 鄭和 使西洋時,傳其風物如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風物”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fēng wù,其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詳細解析:

1. 基本詞義
指某一地區的自然風光與人文物品的結合,既包含山水景緻,也涵蓋當地特色産物。例如杭州織錦、景德鎮瓷器等,均屬典型的地方風物。該詞最早見于晉代陶潛《遊斜川》詩序“天氣澄和,風物閑美”,描繪氣候與景物的和諧美感。

2. 引申比喻
在文學語境中常被用來隱喻社會氣候或宏觀環境。如毛澤東詩句“風物長宜放眼量”,即以自然風物類比人生境遇,強調長遠眼光的重要性。

3. 地域文化載體
特指具有地方辨識度的習俗與物産,如宋代梅堯臣詩句中提及的“貢虵”(地方貢品蛇類),郭沫若《孔雀膽》中通過風物描寫增強劇本地域特色。現代語境中,“風物志”類書籍(如《大英風物志》)即系統記錄這類文化符號。

4. 文學與日常應用
古代詠物賦常借風物抒情,如劉長卿詩作受嵩山風物啟發;現代用法則擴展至日常物品,如“舊時風物”可指螃蟹殼制成的裝飾品。近義詞包括“景物”“景緻”等,反義詞則需根據語境判斷。


補充說明
該詞在不同曆史時期的文獻中呈現語義側重:晉代多指自然景觀(如陶潛),宋代開始融入物産内涵(如梅堯臣),明代則明确關聯習俗(如《明史》記載的航海習俗)。

網絡擴展解釋二

風物是一個非常常見的詞彙,它指的是風景、景色。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風和物。其中,風的部首是風字旁,物的部首是牛。 《風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在古時候,使用繁體字時,風的字形是風,物的字形是免。而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風是用虍和刀組成,物是用牛和勿組成。 舉個例句,我們可以說:“這個地方的風物真美,尤其是在秋天。” 組詞方面,風物可以和其他詞語搭配,比如風物畫(描繪風景的畫作)、風物長(形容風景的美)、風物人(形容具有風景般美麗的人)等。 近義詞方面,風物還可以用景色、美景來替換。 至于反義詞,反義詞指的是與一個詞的意義正好相反的詞。風物的反義詞是荒涼、丑陋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