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翰林院學士等宮廷中的文學侍從官職。《舊唐書·韋溫傳》:“尋知制誥,召入翰林為學士。以父職禁廷,憂畏成病,遺誡不令居禁職,懇辭不拜。”
“禁職”是古代官職名稱,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拼音:jìn zhí(注音:ㄐㄧㄣˋ ㄓˊ) 指翰林院學士等宮廷中的文學侍從官職,主要負責文書起草、诏令拟定等事務,屬于皇帝近臣。
二、詳細解釋
職能定位
特指在禁廷(皇宮)内供職的文人官員,如唐代翰林院學士。這類官職因直接服務于皇帝,地位特殊,需具備較高的文學素養和政治敏銳性。
曆史典故
根據《舊唐書·韋溫傳》記載,韋溫因父親曾在禁廷任職,擔憂家族權勢過重而主動推辭禁職,反映出該職位的敏感性與重要性。
三、字義分解
提示:該詞屬于曆史官制術語,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如需深入了解唐代官制,可參考《舊唐書》等文獻。
禁職指的是被禁止從事某種職業或工作的狀态。
禁職的拆分部首為示(礻)和聽(耳),總共有16畫。
禁職一詞源于古代中國法律制度中的職業禁限,旨在限制某些特定職業或工作的從業者。
繁體字禁職為禁職。
在古代,禁職的漢字寫法和現代一樣。
1. 他因違反職業道德被處以禁職一年的處罰。
2. 政府發布了一項新規定,禁止某些行業的不合格人員繼續從事相關職業,實行禁職懲罰。
禁職的組詞有禁令、職業、職責等。
禁職的近義詞有停職、免職、除職等。
禁職的反義詞有任職、從職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