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勤儉。謹,通“ 勤 ”。《藝文類聚》卷四七引 晉 司馬彪 《續漢書》:“司徒公一人,掌人民事,凡教民孝悌遜順謹儉,養生送死,事則議其制,建其度。”
(2).謹慎儉約。《三國志·魏志·荀彧傳》:“行己謹儉,而與有功者無所恡惜。”
“謹儉”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勤儉(“謹”通“勤”)
指勤勞節儉,強調在行為上勤勉且生活儉樸。例如《藝文類聚》引晉代司馬彪《續漢書》提到,司徒公的職責包括教導百姓“孝悌遜順謹儉”,即通過勤儉來規範民生。
謹慎儉約
側重于行事周密、節儉克制。如《三國志·魏志·荀彧傳》中描述荀彧“行己謹儉”,即為人處世謹慎且不奢靡。
需注意,“謹”通“勤”的用法屬古漢語通假現象,現代多直接以“勤儉”替代第一層含義。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漢典》等工具書。
《謹儉》這個詞的意思是指行為謹慎節儉,不奢華浪費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謹(讠+堇),堇部八畫;儉(人+佥),佥部九畫。
來源:《謹儉》一詞源于古代的《論語》孔子語錄中的一句話:“……君子貧而無怨,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謹而信,厚而不費。” 謹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視為一種高尚的品質,強調節儉、廉潔、勤儉節約的美德。
繁體:謹儉。
古時候漢字寫法:謹儉的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差不大。
例句:他生活謹儉,不浪費一分一毫。
組詞:謹慎、謹慎小心、節儉、儉樸。
近義詞:節儉、樸素。
反義詞:奢華、鋪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