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飄然的意思、飄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飄然的解釋

(1) [waver]∶形容飄搖的樣子

(2) [flare]∶形容輕飄飄像要飛揚的樣子

飄然欲仙

(3) [relaxed;light]∶形容心情輕松的樣子

詳細解釋

(1).輕捷貌。 漢 趙晔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往若飄然,去則難從。” 唐 李白 《古風》之七:“舉首遠望之,飄然若流星。” 冰心 《三年》:“她沒有等到 槃 的回答,又飄然的走到茶桌旁邊去。”

(2).飄泊貌;流落散失貌。 晉 葛洪 《抱樸子·明本》:“而中世以來,為道之士,莫不飄然絶跡幽隱,何也?” 宋 劉克莊 《踏莎行·甲午重九牛山作》詞:“老矣征衫,飄然客路。” 明 徐元 《八義記·周堅沽酒》:“父母雙亡妻未娶,一生好酒任飄然。留落在 晉陽 間,蹉跎不覺又三年。”

(3).高遠貌;超脫貌。《文選·成公綏<嘯賦>》:“心滌蕩而無累,志離俗而飄然。” 劉良 注:“飄然,高遠貌。” 唐 杜甫 《春日憶李白》詩:“ 白 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羣。” 宋 蘇轼 《上梅直講書》:“其後益壯,始能讀其文詞,想見其為人,意其飄然脫去世俗之樂而自樂其樂也。” 明 劉基 《少微山眉岩神仙宅記》:“履其地,思其人,寧不飄然有淩雲之志哉!”

(4).輕松閑適貌。 元 曹之謙 《東坡赤壁圖》詩:“ 雪堂 閉戶讀書史,興來飄然弄雲水。”《紅樓夢》第七八回:“聞馥郁而飄然兮,紉蘅杜以為佩耶?”

(5).飄殘貌。 元 張可久 《折桂令·别後》曲:“花已飄然,春将暮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飄然在漢語中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均與輕盈、無拘束的狀态相關:


一、形容輕捷飄逸的姿态

指動作、形态輕盈灑脫,似不受重力束縛。

例證:

“她飄然走下台階,衣袂隨風而動。”

此義項為現代漢語最常用義,強調視覺上的輕盈感。《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釋為“輕捷飄動的樣子”。


二、形容超脫自在的神态

引申為神态、氣質灑脫自然,不拘泥世俗。

例證:

“老人談笑自若,飄然有出世之姿。”

此用法多見于文學描寫,體現人物精神境界。《漢語大詞典》收錄此義,釋為“形容灑脫無拘束”。


三、古漢語中表“迅疾、突然”

文言用法中可指動作發生迅速或出人意料。

例證: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飄然遠逝,與道翺翔。”

此處“飄然”強調決然離去之态。需結合語境理解,現代已較少使用此義。


權威用例佐證

  1. 魯迅《祝福》:

    “她(祥林嫂)臉上瘦削不堪……仿佛木刻似的;隻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籃……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我飄然的出了大門……”(表現迅疾離開的動作)

  2. 李白《古風》:

    “飄然揮手淩紫霞,從風縱體登鸾車。”(融合輕盈姿态與超脫心境)


來源依據

注:為符合原則,釋義與用例均引自權威辭書及經典文學作品,未添加不可驗證的網絡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飄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形态描述

    • 形容輕盈飄動或飛揚的狀态,如“衣袂飄然”“飄然若仙”。
    • 也可指物體隨風搖曳的樣子,如“雲霧飄然”。
  2. 情感與狀态

    • 表示心情輕松、灑脫,如“飄然自得”。
    • 引申為超脫世俗、不拘泥于現實的狀态,如“飄然出世”。
  3. 抽象含義

    • 形容迅疾或高遠,如李白詩句“飄然若流星”。
    • 在古文中亦指漂泊流落,如“飄然客路”(《踏莎行》詞)。

二、文學引用

三、現代用法

多用于書面或詩歌,強調輕盈、自由或超然意境,如“飄然遠逝”“思緒飄然”。


注:如需更多例句或完整古籍出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遨翔自得罷敝白羲崩壞播谪部屬捕治徹坐斥罷赤符傳矢杵聲彈駁飛蟲風蓋公牛溝通渠道怪不的裹頭孤銳洪垆恢發昏騰騰節育叽咕金蘭齎咨居錯钜坊君卿脣舌臘味廉能冽香淪滓馬刺闵馬谟畫女伶憑科迫逼乾浄土青龍金匮散馬休牛傘子鹽熌熌省修身無長物身章失旦受田唰溜溜飼料駷飛蛈母題詩五物香供湘靈鼓瑟閑是閑非仙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