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ther's concubine] 舊時嫡出的子女稱父親的妾
父親的妾。《儀禮·士昏禮》:“庶母及門内施鞶,申之以父母之命。” 鄭玄 注:“庶母,父之妾也。”《朱子全書·禮二》:“庶母,自謂父妾生子者。”《恨海》第九回:“ 棣華 與庶母同住,更是處處避嫌。”
庶母是中國古代宗法制度中的親屬稱謂,具體含義如下:
指父親的妾室,即嫡母(父親正妻)以外的配偶。子女稱父親的妾為庶母,這一稱謂體現了古代妻妾制度的等級差異。
部分現代語境中,該詞可引申為"次要角色",例如形容某人在團隊中處于非核心地位,但此用法較為少見。
需注意:該稱謂在現代社會已無實際使用場景,僅存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
庶母,又稱繼母,是指除了自己的親生母親外,父親另娶的妻子。
庶母的拆分部首:床(chuáng)
庶母的總筆畫數:10
庶母這個詞起源于中國古代儒家的經典書籍《論語》中的一句話:“父之于子也,不曰 ‘庶子’ 而曰‘子也’。”庶子指的是非親生子女,庶母指的就是非親生母親。
庶母的繁體字為書母。
古時候庶母的漢字寫作“庶姆”,由于語言的演變和發展,後來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庶母”。
父親再婚後,她成為了我的庶母。
庶母的組詞有:“庶父”、“庶女”、“庶兄弟”等。
庶母的近義詞有:“後母”、“繼母”等。
庶母的反義詞是“親生母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