掊取的意思、掊取的詳細解釋
掊取的解釋
搜括。 宋 蘇籀 《栾城先生遺言》:“公在諫垣,論 蜀 茶祖宗朝量收稅…… 李稷 始議極力掊取,民間遂困。” 明 方孝孺 《存耕軒記》:“世俗之吏,乘其位而掊取,虐斂惟恐不足。”
詞語分解
- 掊的解釋 掊 ǒ 抨擊:掊擊。 破開,剖:掊鬥(弖 )折衡(毀棄鬥和秤)。 掊 ó 用手扒土。 聚斂:掊斂。掊聚。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取的解釋 取 ǔ 拿:索取。取書。取款。竊取。 選擇:選取。取材。取景。取道。取樣。 采用:采取。聽取。吸取。可取。取精用弘。 得到,招緻:獲取。取經。取償。取悅。 消去:取消。取締。 與予去存棄舍送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掊取”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拼音與結構
- 拼音:póu qǔ()。
- 字形結構:左右結構(“掊”和“取”均為左右組合)。
2.基本詞義
- 核心含義:指“搜刮”“斂取”,通常帶有強制或過度獲取的貶義色彩()。例如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官吏苛斂百姓的行為。
3.引證與用法
- 宋代蘇籀《栾城先生遺言》:提到李稷“掊取”民間財富,導緻民生困頓,體現其負面含義。
- 明代方孝孺《存耕軒記》:批評世俗官吏“掊取”無度,進一步印證其貶義用法()。
4.其他關聯釋義
- “掊”字另有讀音pǒu,意為“擊破”或“抨擊”,如“掊擊”一詞(),但“掊取”不屬此類用法。
5.現代語境
-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或文學作品中,需結合語境判斷是否為“搜刮”或“過度斂取”之義。
如需進一步查詢古籍原文或詳細字義,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掊取
掊取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用手掴擊奪取。它是由部首扌和取組成,共有14畫。
拆分部首和筆畫
掊的部首是扌(手),取的部首是取。掊的筆畫數為5,取的筆畫數為9。
來源
掊取的來源較為複雜,一般認為是源于古代的用手搏鬥,将對手擊倒後奪取其物品的行為。後來逐漸演變為泛指用手奪取東西。
繁體
繁體字"掊"(㧄)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掊取的寫法有時會有一些變化。有些書法家在書寫時可能會稍微調整字形,但整體上與現代寫法并無太大不同。
例句
1. 他一掌掊取了敵人手中的武器。
2. 孩子們争得面紅耳赤,掊取糖果。
組詞
1. 掊鬥:掊擊奪取。
近義詞
奪取、搶奪、攫取。
反義詞
放棄、讓與、舍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