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西面方向。語出《淮南子·天文訓》:“西方金也……其神為 太白 ,有獸白6*虎。” 唐 呂溫 《淩煙閣勳臣頌·劉夔公宏基》:“ 夔公 峥嶸,金虎之精。”
(2).西方七宿的通稱。《文選·陸機<贈尚書郎顧彥先>詩》:“ 望舒 離金虎, 屏翳 吐重陰。” 李善 注:“《漢書》曰:西方,金也……然西方七星,畢昴之屬,俱白6*虎也。” 劉良 注:“畢星,西方宿,故雲金虎也。”
(3).指金星和昴星。古人以為金星與昴宿相近系兵亂之象。《文選·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耀,金虎習質。” 李善 注:“《石氏星經》曰:昴者,西方白6*虎之宿也。太白者,金之精。太白入昴,金虎相薄,主有兵亂也。” 唐 李嘉祐 《潤州楊别駕宅送蔣九侍禦收兵歸揚州》詩:“冷氣清金虎,兵威壯鐵冠。”
(4).指太陽。 南朝 梁 劉孝綽 《望月有所思》詩:“玉羊東北上,金虎西南昃。” 五代 譚用之 《江邊秋夕》詩:“吟期汗漫驅金虎,坐約丹青跨玉魚。” 明 何景明 《後白菊賦》:“金虎兮屏舍,白帝兮徂駕。”
(5).比喻國君所親厚的小人。《文選·張衡<東京賦>》:“始於宮鄰,卒於金虎。” 李善 注:“ 應劭 《漢官儀》曰:不制之臣,相與比周。比周者,宮隣金虎。宮隣金虎,言小人在位,比周相進,與君為隣,貪求之德堅若金,讒謗之言惡若虎也。” 唐 杜牧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金虎知難動,毛釐亦恥言。” 清 錢謙益 《癸未元日》詩:“禁城雲護銅龍曉,閣道風迴金虎清。”
(6).器物上的虎形金屬裝飾。 唐 韓湘 《言志》詩:“寳鼎存金虎,元田養白鴉。” 宋 米芾 《書史》:“研滴須琉璃,鎮紙須金虎。”
(7).指虎。 元 張可久 《人月圓·吳門懷古》曲:“山藏金虎雲藏寺,池上老梅枝。”一本作“ 白6*虎 ”。
(8).見“金虎臺。”
(9).見“ 金虎符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金虎漢語 快速查詢。
金虎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複合詞,其核心釋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天文星象指代
古代文獻中,“金虎”指西方七宿的統稱,即奎、婁、胃、昴、畢、觜、參。《後漢書·天文志》載:“參為白虎,觜為虎首,故曰金虎”,象征秋季肅殺之氣。此概念亦見于《晉書·天文志》,以白虎對應五行中的金屬性,構成“金虎”的星宿對應關系。
二、禮器與器物象征
三、神話生物意象
《山海經》注疏提及“金虎”為鎮守西方神獸,與青龍、朱雀、玄武并稱,其形象融合虎形與金色鱗甲,具驅邪鎮煞功能。此說多見于道教典籍,如《雲笈七籤》描述其為“庚辛之神,主殺伐”。
四、現代引申含義
當代語境中,“金虎”可指代:
“金虎”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理解,以下是主要解釋:
“金虎”涵蓋方位、星象、政治隱喻等多重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具體分析。其文化内涵多源自古代天文五行學說和經典文獻,部分用法(如“宮鄰金虎”)已成為固定成語。
巴高望上百獸率舞備席崩石抃祝裱法炳煜弊源采取赤瘕觸撥蹉路道殣相枕倒箧傾囊澱園滌故更新頂批泛湧蓋然性貴滿孤童好象畫地成圖交口觐見俊能口多食寡癞子靈蛇浏覽露床論報履霜媒翳滅鼠冥升睦鄰政策鬧音音腦樁子培塿捧足貧獘恰方鉛絲傾宮溶漾三五成群掃帚颠倒豎聖潔暑假肅容檀主讨召鐵甕城同風吳生鄉飲大賓先年弦鼗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