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倒栽蔥。指從高處頭朝下跌。 明 無名氏 《獻蟠桃》第二折:“昨日 金母 請我赴蟠桃會,我顯神通,坐在鶴背上,到半空中,腦樁子跌下來。”
“腦樁子”是一個漢語詞語,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兩種解釋,但主要含義需結合權威來源分析:
拼音:nǎo zhuāng zǐ
解釋:指“倒栽蔥”,即從高處頭朝下跌的動作或狀态。
出處:明代《獻蟠桃》第二折提到“腦樁子跌下來”,描述從高處墜落的情景。
拼音:nǎo zhuāng zi
解釋:形容人聰明機智。此釋義僅見于個别詞典,未見于古籍或高權威文獻。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獻蟠桃》原文或權威詞典(如、4)。
“腦樁子”是一個非常口語化的詞語,主要用來形容一個人思維不夠靈活,思考問題明顯有困難,缺乏創造力和想象力。
“腦樁子”的部首是“月”,總共有6畫。
“腦樁子”這個詞的來源并不明确,但可以猜測它是由于腦袋裡隻有一根樁子,思維僵化,不能活動而得名。
腦樁子
在古代,由于字形演變,目前沒有找到與“腦樁子”對應的古代寫法。
1. 他的思維像個腦樁子一樣,一點創造性都沒有。
2. 隻有解放思想,才能擺脫腦樁子的束縛。
1. 頑固不化
2. 死闆
3. 缺乏創新
1. 腦殘
2. 硬邦邦
3. 呆闆
1. 腦洞大開
2. 想象力豐富
3. 善于創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