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音樂和諧之聲感動群獸相率起舞。《書·舜典》:“ 夔 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漢 桓寬 《鹽鐵論·相刺》:“ 曾子 倚山而吟,山鳥下翔, 師曠 鼓琴,百獸率舞。”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國事七·三無》:“若 閩 人 李文利 雜著《元聲》一書,恐亦踵 劉恕 《外紀》、 長孫無忌 《隋志》、《李氏春秋》之故迹歟?不然,依其所著而作樂,果能緻百獸率舞之事歟?”《紅樓夢》第四一回:“ 黛玉 笑道:‘當日聖樂一奏,百獸率舞,如今才一牛耳!’”
“百獸率舞”是一個漢語成語,源自《尚書·舜典》,具有以下詳細釋義:
一、基本含義
字面指“各種野獸相率起舞”,比喻帝王施行德政、天下太平的景象。其核心意境是通過和諧的音樂感化自然萬物,引申為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的象征。
二、出處與典故
出自《尚書·舜典》:“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描述舜帝敲擊石磬時,群獸受樂聲感染而共舞的場景。後世常借此典故贊頌君王仁德,如蔡東藩在《民國演義》中化用此典形容慶典盛況。
三、結構與用法
四、字詞解析
五、文化意義
該成語反映了中國古代“天人感應”思想,強調統治者德行對自然與社會的深遠影響,是儒家理想政治的典型表達。
示例應用:
“大典上樂聲恢弘,仿佛百獸率舞,再現舜禹之風。”(可參考的文學化用法)
《百獸率舞》是一個成語,意指衆多動物齊聚一堂,歡快地跳起舞蹈。這個比喻形容繁忙的場面或熱鬧的局面。
《百獸率舞》的拆分部首為“白”、“用”和“舛”,總共有11個筆畫。
《百獸率舞》一詞最早見于《楚辭·蔔居》:“武王城于揚,以伐殷商,作《百獸率舞》。”這借喻了古代周朝的武王伐商的場面繁忙,如同百獸聚集舞蹈之景象。
《百獸率舞》的繁體字為《百獸率舞》。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百獸率舞》古時候的寫法為“百獸率舞”。這種寫法更加接近于其原始形态。
1. 人們紛紛加入到歡呼的人群中,整個會場猶如《百獸率舞》。
2. 迪士尼樂園的熱鬧景象就像《百獸率舞》,讓人流連忘返。
百獸、率舞
百獸狂舞、熱鬧非凡、喧天動地
靜寂無聲、冷冷清清、百無聊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