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鋪設竹席的涼床。《史記·滑稽列傳》:“ 楚莊王 之時,有所愛馬,衣以文繡,置之華屋之下,席以露牀,啗以棗脯。馬病肥死。” 唐 白居易 《時熱少客因詠所懷》:“露牀青篾簟,風架白蕉衣。” 宋 樓采 《二郎神》詞:“露牀轉玉,喚睡醒、緑雲梳曉。”
露床,指古代一種無帷帳的卧具,特指露天陳設或未設帳幔的床榻。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基本定義
露床即無遮蔽、無帷帳的床。《漢語大詞典》釋為“沒有帳幔的床”,強調其“露天”或“無遮蓋”的屬性,區别于傳統帶帷帳的卧具。
功能與用途
古代露床多用于夏季納涼或庭院休憩。如《漢語大字典》指出其“常設于室外,供晝寝或乘涼”,體現古人消暑的生活智慧。
典籍記載
唐代詩人白居易《涼風》有“露床青竹簟,風架白蕉衣”之句,描述竹席鋪陳的露床與涼風相映的閑適場景(《全唐詩》卷431),印證其作為消夏器具的功能。
文化象征
露床在文學中常承載隱逸意象。宋代《太平禦覽》引《莊子》逸文“露床以天為帳”,暗喻返璞歸真的生活态度,體現道家自然哲學。
需注意“露床”易被誤解為“露天放置的床”,但據《古代漢語詞典》考釋,其核心在“無帷帳”而非“露天”,庭院、室內皆可陳設。如清代《揚州畫舫錄》載鹽商宅邸“軒窗洞開,露床臨水”,指廳堂中未設帷幔的卧榻。
權威參考來源
“露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露床”指鋪設竹席的涼床,常用于夏季或通風處,具有避暑功能。該詞由“露”(指無遮蓋或竹席)和“床”(卧具)組合而成。
該詞現已不常用,多見于古籍或文學研究。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史記》、唐詩宋詞注釋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白玉船扁善比并弊訛不洽暢志塵昏川岩大涼山敦惷遁世離俗敦願二屈覆杯池傅理甘香公牒固定詞組桂苑回鸾穢氣回煖今韻計日可待開腔看官刻闆可蘭經連雨撩腳翎管隆眄鬘陀毛咕毛炮檬果民怨沸騰南普陀寺弄白馬益錢女飐平安箧箧清慎勤瓊山三乘賞封時要邃幽所歡索倫鐵犀體伏通劑土鼓頑鑛委約卧冰無身下酒斜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