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鋪設竹席的涼床。《史記·滑稽列傳》:“ 楚莊王 之時,有所愛馬,衣以文繡,置之華屋之下,席以露牀,啗以棗脯。馬病肥死。” 唐 白居易 《時熱少客因詠所懷》:“露牀青篾簟,風架白蕉衣。” 宋 樓采 《二郎神》詞:“露牀轉玉,喚睡醒、緑雲梳曉。”
“露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露床”指鋪設竹席的涼床,常用于夏季或通風處,具有避暑功能。該詞由“露”(指無遮蓋或竹席)和“床”(卧具)組合而成。
該詞現已不常用,多見于古籍或文學研究。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史記》、唐詩宋詞注釋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露床(lù chuáng)意為露天床鋪。它由“露”和“床”兩個字組成。
露(lù)是一個漢字,它的部首是雨,總共有5畫。它是從“雨”字演變而來的,表示雨露。在古代漢字中,它的寫法有些不同,以繁體字為例,寫作「霪」。
床(chuáng)也是一個漢字,它的部首是廣,總共有7畫。它代表着人們休息、睡覺的地方。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床」。
露床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用來指代露天床鋪。在古時候,人們常常在戶外睡覺,特别是在夏天或者是雲南等地的高山地區。露床可以是一張席夢思或者鋪上草席的木闆,用來舒適地休息和睡覺。
以下是一些使用《露床》這個詞的古代示例:
與露床相關的組詞有:露天、露營、露宿、露台等。
與露床近義詞是:露天床、宿露、露睡等。
反義詞是:福床、屋宅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