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五成群的意思、三五成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五成群的解釋

三個一幫,五個一夥。《儒林外史》第一回:“﹝ 王冕 ﹞到處頑耍,惹得鄉下孩子們三五成群跟着他笑。” 魏巍 《東方》第二部第一章:“迎面而來的 朝鮮 人三五成群,十個八個一夥,愈來愈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五成群”是一個常用的漢語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們自然聚集、分散成小群體的狀态。以下從詞義、結構、用法等方面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 字面義:指三、五個人自發地結成一個小群體。
    • 引申義:泛指數量不多的人或事物隨意聚集在一起,帶有輕松、非正式的色彩,不含褒貶傾向。
  2. 結構與來源

    • 由“三五”(虛指數人)和“成群”(結成群體)組合而成,最早見于明代小說,如《三國演義》中“三五成群,互相耳語”,後演化為固定成語。
  3. 用法與語境

    • 適用場景:多用于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聚集,如朋友閑聊、街頭漫步、遊客遊覽等場景。例如:“放學後,學生們三五成群地走出校門。”
    • 語體色彩:中性詞,口語和書面語均可使用,常見于文學描寫或日常叙述。
  4. 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三三兩兩(更強調分散)、成群結隊(群體規模更大)。
    • 反義詞:形單影隻、孑然一身(強調單獨一人)。
  5. 文化内涵
    該成語反映了漢語中“以數字虛指”的語言特點(如“三言兩語”“七上八下”),同時體現了對群體社交的自然觀察,常用于營造生動的生活化畫面。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五成群》的意思

《三五成群》是一個成語,指的是三個或五個人聚在一起。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五成群》的拆分部首為「三」和「羊」,筆畫總數為12。

來源

《三五成群》的源于《論語·憲問》:“有三個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意味着一個人應該與三個人結伴而行,以便學習和改正自己的不足之處。

繁體

《三五成群》的繁體字為「三五成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三」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一種寫法為「參」。而「羣」的寫法也有一種變體「群」。

例句

他們經常三五成群一起上街購物。

組詞

組詞:三三兩兩、一群人、七嘴八舌。

近義詞

近義詞:三三兩兩、一夥人、一群人。

反義詞

反義詞:獨來獨往、孤獨無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