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的意思、采取的詳細解釋
采取的解釋
[adopt;employ;take] 采納聽取;選取實施;采摘;收取
采取菱角
詳細解釋
(1).搜集選取;采用。《漢書·劉向傳》:“故採取《詩》《書》所載賢妃貞婦,興國顯家可法則,及孽嬖亂亡者,序次為《列女傳》,凡八篇,以戒天子。” 清 黃遵憲 《<人境廬詩草>自序》:“凡事名物名,切於今者,皆採取而假借之。”
(2).采伐;采摘;開采。《元典章·戶部二·官吏》:“合用柴薪,斟酌周歲可用數目,於農隙時……差倩人力騐數採取。”《水浒傳》第九八回:“ 葉清 後被 鄔梨 差往 石室山 採取木石。” 清 朱仕琇 《重遊靈應峰記》:“峰上古木萬株,多産藥卉,邨人採取之。”
(1).采集;收取。《漢書·王莽傳中》:“命縣官酤酒,賣鹽鐵器,鑄錢,諸采取名山大澤衆物者稅之。”《後漢書·皇後紀上·光烈陰皇後》:“其日,降甘露於陵樹,帝令百官采取以薦。”《續資治通鑒·元仁宗延祐七年》:“開 燕南 、 山東 河泊之禁,聽民采取。”
(2).擇取;選用。 漢 王充 《論衡·書解》:“能令其言可行,不能使人必采取之矣。” 唐 元稹 《<樂府古題>序》:“後之審樂者往往采取其詞,度為歌曲。” 清 顧炎武 《桃葉歌》:“ 越州 女子顔如花,中官采取來天家。”
詞語分解
- 采的解釋 采 ǎ 摘取:采撷。采花。采摘。采制。 選取,搜集,開發,利用:采訪(搜集尋訪)。采納(接受意見)。采集。采伐。采購。采掘。采寫。 神色,精神:神采。精采。 同“彩”。 〔采采〕盛多的樣子。 古代指官
- 取的解釋 取 ǔ 拿:索取。取書。取款。竊取。 選擇:選取。取材。取景。取道。取樣。 采用:采取。聽取。吸取。可取。取精用弘。 得到,招緻:獲取。取經。取償。取悅。 消去:取消。取締。 與予去存棄舍送 筆畫數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采取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采取”是一個動詞,表示主動選擇并實施某種方法、手段或态度。其核心含義是通過有意識的選擇來執行特定行為,多用于抽象事物或策略性決策。以下是詳細解析:
詞義與用法
-
基本含義
指針對某種情況或目的,主動選用并實行某種方式。例如:
-
搭配結構
- + 抽象名詞:常接“措施、政策、立場、方法”等抽象概念。
例:采取環保政策、采取強硬立場。
- + 動詞短語:需搭配“措施/方法”等中介詞。
例:采取控制污染的措施、采取提高效率的方法。
-
適用場景
多用于正式或書面語境,如法律文件、新聞報道、學術讨論等,強調決策的主動性和目的性。
近義詞辨析
- 采用:側重“選用已存在的事物”,可接具體或抽象對象。
例:采用新技術(具體)、采用民主制度(抽象)。
- 采納:強調接受他人意見或建議。
例:采納專家建議。
- 施行:僅指執行已确定的内容,不包含選擇過程。
例:施行新法規。
常見誤用與注意
- 不接具體事物
❌ 錯誤:采取一台機器。
✅ 正确:采用一台機器。
- 避免冗餘表述
❌ 錯誤:采取執行計劃。
✅ 正确:執行計劃 / 采取計劃。
“采取”強調從多種可能性中主動選擇并落實,適用于抽象的策略、方法或态度。需注意搭配對象和語體適用性,區分近義詞的細微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采取(cǎi qǔ)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采集并采納某種行動或态度。下面分别介紹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部首和筆畫:
采取的部首是采(cǎi),總共有7個筆畫。
來源:
采取一詞源自漢語。它由采字和取字組成,采意指采摘、收集,取意為選擇、采納。
繁體字:
采取的繁體字為「採取」。
古時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采取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釆」為舊寫字形,“取”則與現代寫法相同,如「釆取」。
例句:
他們決定采取一種新的市場策略來推廣産品。
組詞:
采納、采集、采摘、采購、采用、采礦、采風。
近義詞:
采用、實施、執行、采納、使用。
反義詞:
放棄、抛棄、摒棄、舍棄、放任。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