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采取的意思、采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采取的解釋

[adopt;employ;take] 采納聽取;選取實施;采摘;收取

采取菱角

詳細解釋

(1).搜集選取;采用。《漢書·劉向傳》:“故採取《詩》《書》所載賢妃貞婦,興國顯家可法則,及孽嬖亂亡者,序次為《列女傳》,凡八篇,以戒天子。” 清 黃遵憲 《<人境廬詩草>自序》:“凡事名物名,切於今者,皆採取而假借之。”

(2).采伐;采摘;開采。《元典章·戶部二·官吏》:“合用柴薪,斟酌周歲可用數目,於農隙時……差倩人力騐數採取。”《水浒傳》第九八回:“ 葉清 後被 鄔梨 差往 石室山 採取木石。” 清 朱仕琇 《重遊靈應峰記》:“峰上古木萬株,多産藥卉,邨人採取之。”


(1).采集;收取。《漢書·王莽傳中》:“命縣官酤酒,賣鹽鐵器,鑄錢,諸采取名山大澤衆物者稅之。”《後漢書·皇後紀上·光烈陰皇後》:“其日,降甘露於陵樹,帝令百官采取以薦。”《續資治通鑒·元仁宗延祐七年》:“開 燕南 、 山東 河泊之禁,聽民采取。”

(2).擇取;選用。 漢 王充 《論衡·書解》:“能令其言可行,不能使人必采取之矣。” 唐 元稹 《<樂府古題>序》:“後之審樂者往往采取其詞,度為歌曲。” 清 顧炎武 《桃葉歌》:“ 越州 女子顔如花,中官采取來天家。”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采取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采取”是現代漢語中常見的動詞,其核心含義為“選擇施行某種方法、手段或态度”。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的定義,該詞指“針對某種情況或目的,有意識地選取并實施具體行動”。以下從詞源、用法及語言規範角度展開分析:

  1. 詞源構成

    “采取”由“采”與“取”兩個語素複合而成。據《漢語大詞典》考釋,“采”本義為“摘取”,引申為“選擇”;“取”表示“獲得、采用”,二者組合後強調“主動選擇并應用”的雙重動作特征。

  2. 語法功能

    作為及物動詞,“采取”需搭配賓語,常見賓語類型包括:

  1. 語義辨析

    與近義詞“采用”相比,“采取”更側重對方法的主觀選擇過程,而“采用”偏重對已有方案的直接應用。這一差異在《現代漢語同義詞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中有明确界定。

  2. 權威用例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布的《現代漢語語料庫》顯示,“采取”在公文、法律文本中出現頻率達0.73‰,多用于“采取有效措施”“采取必要手段”等規範性表述,體現其作為正式用語的語體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采取”是一個動詞,表示主動選擇并實施某種方法、手段或态度。其核心含義是通過有意識的選擇來執行特定行為,多用于抽象事物或策略性決策。以下是詳細解析:


詞義與用法

  1. 基本含義
    指針對某種情況或目的,主動選用并實行某種方式。例如:

    • 采取緊急措施()
    • 采取合作态度()
  2. 搭配結構

    • + 抽象名詞:常接“措施、政策、立場、方法”等抽象概念。
      例:采取環保政策、采取強硬立場。
    • + 動詞短語:需搭配“措施/方法”等中介詞。
      例:采取控制污染的措施、采取提高效率的方法。
  3. 適用場景
    多用于正式或書面語境,如法律文件、新聞報道、學術讨論等,強調決策的主動性和目的性。


近義詞辨析


常見誤用與注意

  1. 不接具體事物
    ❌ 錯誤:采取一台機器。
    ✅ 正确:采用一台機器。
  2. 避免冗餘表述
    ❌ 錯誤:采取執行計劃。
    ✅ 正确:執行計劃 / 采取計劃。

“采取”強調從多種可能性中主動選擇并落實,適用于抽象的策略、方法或态度。需注意搭配對象和語體適用性,區分近義詞的細微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霸德彼其比坐刺蹙大衆傳播東堂桂斷堤肥偉副東洑上水畡數趕露革運共同社鈎索構慝行列橫管黃口小兒壺漿箪食江腹绛宮假飾結隊緊巴警切襟章酒糾機弋練就靈徒蠻夷邸濛篾苗民模象碾玉匠乜乜踅踅拼搏平路破格蒲梢遷導耆崛杞柟傾賞認敵作父三杯通大道三人六樣話身才攝養谥冊實象水精毬輸志讨人透子屠剪問辠黠胥寫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