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胫衣的意思、胫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胫衣的解釋

套褲。《說文·衣部》:“袴,脛衣也。” 段玉裁 注:“今所謂套袴也。左右各一,分衣兩脛。” 宋 朱彧 《萍洲可談》卷三:“餘大父至貧,掛冠月俸折支,得壓酒囊,諸子幼時,用為脛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胫衣”是古代服飾中的一種特殊設計,主要功能為腿部覆蓋物,其含義和演變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析:

  1. 基本定義
    胫衣指套褲,因穿時套在膝蓋以下的小腿部位而得名()。《說文解字》記載“袴,脛衣也”,段玉裁注稱其為“套袴”,左右分衣兩胫,無褲腰,需用帶子系于腰部()。

  2. 曆史演變

    • 早期形态:漢代前為開裆設計,僅覆蓋小腿,屬于内衣,外需搭配裙或深衣()。
    • 漢代改進:發展為“窮褲”,兩褲管相連并加褲腰,但仍為開裆()。
    • 魏晉後:逐漸與裈(連裆短褲)合用,形成更完整的下裝體系()。
  3. 文化背景
    胫衣最初為實用保暖衣物,材質簡陋(如宋代朱彧記載用壓酒囊改制),後隨紡織技術進步逐漸普及()。需注意,部分網絡解釋誤将其引申為“形容貧窮無鞋”,此說法缺乏可靠文獻支持()。

  4. 文獻記載
    宋代《萍洲可談》提到胫衣的日常使用,印證其作為平民衣物的普遍性()。

胫衣是中國古代服飾發展中的重要過渡形态,反映了從局部護具到完整褲裝的演變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胫衣

胫衣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是疒和衣,總共有9個筆畫。

胫衣這個詞來源于古代醫學,指的是裹在患者胫部的繃帶或紗布等物,用來固定和保護受傷的胫骨和周圍組織。

在繁體中,胫衣的寫法是「脛衣」。

在古代漢字中,「脛」的寫法有時是「胫」,而「衣」的寫法保持一緻。所以,古人有時也會用「胫衣」來指代胫骨上的繃帶或紗布。

一些使用胫衣這個詞的例句:

1. 運動員在比賽後會戴上胫衣來保護受傷的腳脛。

2. 醫生為他的受傷胫骨包紮上了一層胫衣。

以下是一些與胫衣相關的詞語:

組詞:胫骨、脛骨、紗布、繃帶、保護

近義詞:胫帶、脛帶

反義詞:露胫、裸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