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乘龍的意思、乘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乘龍的解釋

(1).比喻趁時而動。《易·乾》:“時乘六龍以禦天。” 王弼 注:“升降無常,隨時而用,處則乘潛龍,出則乘飛龍,故曰‘時乘六龍’也。”六龍指乾卦六陽爻。《南齊書·芮芮虜傳》:“陛下承乾啟之機,因乘龍之運,計應符革祚,久已踐極,荒裔傾戴,莫不引領。”

(2).乘坐龍車。《楚辭·九歌·大司命》:“乘龍兮轔轔,高駝兮沖天。”

(3).騎龍。《東觀漢記·馮異傳》:“上曰:‘我夢乘龍上天,覺寤,心中動悸。’” 唐 韓愈 《華山女》詩:“ 玉皇 頷首許歸去,乘龍駕鶴來青冥。”《剪燈新話·水宮慶會錄》:“抛梁上,乘龍夜去陪天仗。袖中奏罷一封書,盡與蒼生除禍瘴。”

(4).《史記·封禅書》:“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 荊山 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鬚下迎 黃帝 。 黃帝 上騎,羣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後因以“乘龍”比喻成仙。 唐 杜牧 《書處州韓吏部孔子廟碑陰》:“晝日乘龍上天,誠得其藥,可如 黃帝 。” 宋 蘇轼 《過萊州雪後望三山》詩:“ 安期 與 羨門 ,乘龍安在哉!”

(5).對帝王死去的諱稱。 明 李夢陽 《贈何舍人赍诏南紀諸鎮》詩:“先皇乘龍去不返,悲風慘淡吹宸極。”

(6).比喻得佳婿。《藝文類聚》卷四十引《楚國先賢傳》:“ 孫儁 字 文英 ,與 李元禮 俱娶太尉 桓焉 女。時人謂 桓叔元 兩女俱乘龍,言得婿如龍也。” 唐 杜甫 《李監宅》詩:“門闌多喜色,女婿近乘龍。”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鬧殇》:“恨不呵早早乘龍。夜夜孤鴻,活害殺俺翠娟娟雛鳳。”

四條龍。《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帝賜之乘龍, 河 漢 各二,各有雌雄。” 杜預 注:“合為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乘龍”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和文化背景理解,以下是綜合不同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古漢語中的核心釋義

  1. 趁時而動
    源自《易經·乾卦》“時乘六龍以禦天”,指順應時機采取行動,如君王把握大勢治理天下。此義項體現了古代哲學中“順勢而為”的思想。

  2. 乘坐龍車或騎龍
    常見于神話傳說,如《楚辭·九歌·大司命》中“乘龍兮轔轔”描述神乘坐龍車,《史記·封禅書》記載黃帝鑄鼎後乘龍升天,成為後世“乘龍登仙”的典故。

  3. 帝王逝世的諱稱
    由“乘龍成仙”引申為對帝王去世的委婉說法,如《東觀漢記》中漢光武帝提及“乘龍上天”的夢境。

  4. 比喻得佳婿
    典故出自《楚國先賢傳》,稱桓焉兩女嫁得賢婿如乘龍,故有“乘龍快婿”之說,現多用于稱贊優秀的女婿。


二、文化象征與衍生意義


三、其他特殊用法

在流行文化中,“乘龍”(拉普拉斯)是《精靈寶可夢》系列的水/冰系角色,因其聰慧溫順的形象廣受歡迎。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或不同語境下的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乘龍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意為“騎在龍背上”。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人”和“龍”。其中,“人”這個部首常用來表示與人有關的意義,而“龍”則代表着神秘而威嚴的巨龍。 乘龍這個詞的拆分筆畫比較簡單,一共有12畫。其中,“人”字部分有2畫,“龍”字部分有10畫。 在繁體字中,乘龍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上沒有太大差别,隻是書寫時更加繁複。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乘龍的字形與現代稍有不同。古代漢字的筆畫粗細筆勢潦草,因此與現代的字形有一定區别。 以下是乘龍一詞的一些例句: 1. 他成功地乘龍騰飛,一躍成為了行業的佼佼者。 2. 她懷着夢想,勇敢地乘龍快馬,追尋自己的人生價值。 3. 他們一起乘龍走天涯,共同創造了輝煌的事業。 乘龍這個詞可以與其他詞組成一些衍生詞,如: 1. 乘龍快馬 - 意為迅速前進或取得成功。 2. 乘龍社 - 是指乘龍書院的簡稱,是古代中國漢學研究的重要機構。 乘龍的近義詞可以是“騎龍”,反義詞可以是“被龍乘”。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乘龍這個詞的含義比較特殊,一般沒有明确的近義詞或反義詞。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