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財好施的意思、輕財好施的詳細解釋
輕財好施的解釋
指不吝惜錢財,喜好施舍。《梁書·鄱陽忠烈王恢傳》:“ 恢 性通恕,輕財好施,凡歷四州,所得俸祿隨而散之。” 唐 李白 《上安州裴長史書》:“曩昔東遊 維揚 ,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此則是 白 之輕財好施也。”《新唐書·朱泚傳》:“輕財好施,凡戰所得,必分麾下士,以動其心,陰儲兇德。”
詞語分解
- 輕財的解釋 ∶輕視錢財輕財重義 ∶指不很值錢的財物輕財不匮詳細解釋不貪圖財貨。《管子·法法》:“上好勇, * 輕死;上好仁, * 輕財。”《北史·循吏傳·杜纂》:“而輕財潔己,終無受納,為百姓所思,號為良守。”
- 好施的解釋 喜好施舍。 漢 應劭 《風俗通·聲音·羽》:“聞其羽聲,使人善養而好施。”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吏部·施丐》:“好施固是天性,又是陰德,然亦有儘可商者。” 清 錢謙益 《嶽駿聲父九德加贈整
網絡擴展解釋
“輕財好施”是一個褒義成語,形容人不吝惜錢財、樂于施舍助人的品格。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拼音:qīng cái hǎo shī(部分文獻注音為“hào”,但主流讀音為“hǎo”)。
- 釋義:指輕視財物,慷慨助人。“輕財”意為不看重錢財,“好施”表示樂于施舍。
二、出處與典故
- 《三國志·吳志·朱據傳》
東吳名将朱據“謙虛接士,輕財好施”,俸祿豐厚卻常因接濟他人而不足,體現其慷慨性格。
- 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
李白自述曾一年内散金三十餘萬,幫助落魄之人,自稱“白之輕財好施”。
三、應用與例句
- 古代用例:
唐代鄱陽王蕭恢将俸祿散盡助人,史書稱其“輕財好施”。
- 現代例句:
“他雖不富裕,但輕財好施,常資助貧困學生。”(參考)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仗義疏財、樂善好施。
- 反義詞:愛財如命、锱铢必較。
五、結構與語法
- 聯合式結構:由“輕財”和“好施”兩個動賓短語并列組成,可作謂語、定語或賓語,如“輕財好施的品質”。
擴展知識
該成語強調道德品質而非財富多寡,古人認為“輕財”是君子德行,現代亦用于贊美熱心公益者。如需查看更多典故或例句,可參考《三國志》或李白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語解釋
《輕財好施》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對于金錢或物質財物不計較,樂于施舍,慷慨助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輕財好施》的偏旁部首拆分為“車”、“貝”、“口”、“斤”。
根據筆畫數目分解為“輕”(9畫)、“財”(11畫)、“好”(6畫)、“施”(11畫)。
詞語來源
《輕財好施》是出自《論衡·白財論》一篇。原文是“輕財好施,仁者愛之,知者知之。”,意思是慷慨好施以輕財物,仁人愛之,明智之士知道他的好處。後來逐漸演變為形容一個人樂于施舍,不計較財物。
繁體
《輕財好施》(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輕財好施》寫作“輕財好施”,使用繁體字寫法。
例句
他是個富有善心的人,經常對窮人伸出援助之手,完全符合《輕財好施》的精神。
組詞
慷慨解囊、樂善好施、熱心助人、寬宏大量
近義詞
慷慨施舍、寬厚大量、大方得體
反義詞
吝啬自私、小氣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