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何已的意思、何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何已的解釋

(1).為什麼。《荀子·非相》:“人之所以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 楊倞 注:“‘已’與‘以’同。問何以謂之人而貴於禽獸也。”《漢書·馮唐傳》:“ 唐 對曰:‘ 齊 尚不如 廉頗 、 李牧 之為将也。’上曰:‘何已?’”

(2).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已、無盡。《說郛》卷一一七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我居四十年,昨厚貺,相感何已!”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恩遇》:“小臣得承聖教,忭幸何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何已"是一個古漢語複合疑問詞,主要見于先秦兩漢文獻,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核心意義為"為什麼停止?""為何到此為止?"或引申為"為何這樣?"。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整體釋義

  1. 表疑問或反問

    "何"為疑問代詞,"已"為動詞(停止、完結),組合後強調對行為中止原因的追問。

    例:《荀子·宥坐》:"何已也?"(孔子問弟子為何停止觀水)

    來源:《荀子校釋》(王天海校釋,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頁參考:中華經典古籍庫(中華書局)《荀子·宥坐》原文(需訂閱訪問)

  2. 通假"何以"

    部分文獻中"何已"與"何以"互通,表"憑什麼""為什麼"。

    例:《戰國策·齊策四》:"何已知之?"(何以知之)

    來源:《戰國策箋證》(範祥雍箋證,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單字解析

  1. 何(hé)

    • 本義:疑問代詞,相當于"什麼""為什麼"。
    • 引申:表反诘、程度(如"何其")。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何"字條

  2. 已(yǐ)

    • 本義:《說文解字》:"已,止也。" 表停止、完成。
    • 虛化:作語氣詞(如"已然"),或通"以"。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中華書局)


三、古籍用例佐證

  1. 《荀子·宥坐》

    孔子觀于東流之水,子貢問曰:"君子所見大水必觀焉,何已?"

    譯文:子貢問孔子為何見到大水必駐足觀看。

    來源: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荀子》明刻本影印(需登錄查閱)

  2. 《史記·孝文本紀》

    "朕何已得此于大賢哉?"

    譯文:我為何能得到大賢人(指周勃)的輔佐?

    來源:《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四、現代使用提示

"何已"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僅存于古籍研究或仿古語境。其語義功能被"為何""何以""為什麼"等替代。

綜合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何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表示疑問,相當于“為什麼”

二、用反問語氣表示“無盡、不已”

古籍例句參考

  1. 疑問用法:
    《荀子·非相》:“人之所以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
    《漢書·馮唐傳》:“上曰:‘何已?’”(漢文帝問馮唐為何認為齊将不如廉頗、李牧)。

  2. 感歎用法:
    南朝《幽明錄》:“我居四十年,昨厚貺,相感何已!”
    清代沈初:“小臣得承聖教,忭幸何已。”


該詞兼具疑問與感歎功能,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其使用多見于先秦至明清文獻,現代漢語中已罕見,但在古文閱讀或文學創作中仍有參考價值。

别人正在浏覽...

牓帖迸濕薄食補裨步行學士長鬣塍區恥笑純純春院大煞風景的是冬釭東零西散動物園分屍負老提幼恭恪歸論何故黑龊龊橫眸衡雍皇胤駕鶴成仙較短比長賈商結論骥伏枥繼好技女績女可燒而走來勢洶洶浪子宰相濫劣兩腳野狐鑪椎米瀾喃喃咄咄配坐丘吾熱鍋上螞蟻日相善有善報設會聲速視如珍寶十三經屬辭比事順躔順水順風特膺朓側通盤徒輩突過物俗曉底箾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