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杖的意思、鞭杖的詳細解釋
鞭杖的解釋
亦作“鞕杖”。古代刑罰之一。以鞭、杖責罰人。《三國志·魏志·明帝紀》:“鞭作官刑,所以糾慢怠也,而頃多以無辜死。其減鞭杖之制,著于令。” 晉 葛洪 《抱樸子·用刑》:“及於犯罪,上不足以至死,則其下唯有徒謫鞭杖。”《大智度論》卷三七:“譬如重囚應死,有勢力者護,則受鞭杖而已。”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涉務》:“至於臺閣令史,主書監帥,諸王籤省,竝曉習吏用,濟辦時須,縱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肅督。”
詞語分解
- 鞭的解釋 鞭 ā 驅使牲畜的用具,柔軟像繩子:鞭杆。鞭長莫及。 用鞭子抽打:鞭打。鞭撲。鞭責。鞭策。 形狀細長類似鞭子的東西:教鞭。 一種古代兵器,鐵制有節,無鋒刃:鋼鞭。竹節鞭。 編連成串的爆竹:鞭炮。小鞭。
- 杖的解釋 杖 à 扶着走路的棍子:手杖。拐杖。 泛指棍棒:擀面杖。禅杖。 古代刑罰之一,用棍打:杖脊。 古同“仗”,恃,憑倚。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鞭杖”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文獻中有所記載,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鞭杖”指古代刑罰之一,即用鞭子和棍杖責罰犯人。該詞由“鞭”(用于抽打的工具)和“杖”(棍棒類刑具)組合而成,常見于中國古代司法體系。
二、曆史背景與用途
- 起源:鞭最初用于驅趕牲畜,後演變為刑罰工具;杖則是傳統刑具,兩者結合形成“鞭杖”這一刑罰形式。
- 法律地位:在封建社會中,鞭杖屬于五刑之一,主要用于懲戒輕微犯罪或官員失職。例如《三國志·魏志》提到“鞭作官刑,所以糾慢怠也”。
- 宮廷使用:帝王為維護威嚴,常在廷殿上對大臣施以鞭杖,如北齊《顔氏家訓》記載“皆可鞭杖肅督”。
三、延伸含義
作為成語,“鞭杖”可比喻嚴厲的懲罰或斥責,強調對過錯行為的強烈懲戒意圖。
四、例句參考
- 古代文獻:“鞭杖之制,著于令”(《三國志》)。
- 現代造句:“刑具中包含鞭、杖等,令人膽寒”。
“鞭杖”既是具體刑罰工具,也承載着古代司法文化和權力象征意義。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在不同朝代的具體實施标準,可查閱《大智度論》《顔氏家訓》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鞭杖,意思和詞源:
鞭杖一詞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分别是“鞭”和“杖”。鞭指的是一種用來抽打的器具,杖指的是一種用來打擊或支撐的長棍子。拆分部首:鞭的部首是革,杖的部首是木。拆分筆畫:鞭的拆分筆畫是22畫,杖的拆分筆畫是7畫。關于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中使用鞭和杖作為一種工具或武器的時期。
繁體字和古代寫法:
在繁體字中,鞭杖的寫法是鞭杖。而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鞭杖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基本上是以象形字的形式來表現,以形狀和線條來描繪鞭和杖的形狀。
例句:
1. 他手中拿着一根鞭杖,威風凜凜地走在前面。
2. 政府決定加強對違法行為的懲罰,将采取鞭杖制度。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鞭打、杖刑、鞭笞、手杖、軍杖
近義詞:鞭子、杖子、棍子、長棍
反義詞:撫育、寬容、溫和、和解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或者需要更多信息,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