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枯腴的意思、枯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枯腴的解釋

貧乏或豐滿。《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二回:“那文章的魄力之厚薄,氣機之暢塞,詞藻之枯腴,筆仗之靈鈍,古文時文,總是一樣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枯腴”是一個相對生僻但富有意境的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文學評論或藝術鑒賞領域,形容兩種截然相反的美學風格或狀态的對比與結合。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字面拆解和引申義兩方面理解:

一、 本義解析(字面拆解)

  1. 枯:

    • 本義指草木失去水分而幹萎。《說文解字》:“枯,槀也。”段玉裁注:“槀,木枯也。”引申為幹涸、貧瘠、憔悴、衰敗之意。在藝術語境中,常指風格上的簡練、質樸、老辣、蒼勁、含蓄、留有空白。它追求的不是表面的繁複華麗,而是内在的筋骨與韻味。
    • 來源參考: 許慎. 《說文解字》 (對“枯”的基本釋義) / 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 (對“枯”的進一步闡釋)。
  2. 腴:

    • 本義指腹下的肥肉。《說文解字》:“腴,腹下肥也。”引申為土地肥沃、豐裕、豐滿、肥美。在藝術語境中,常指風格上的豐潤、華美、濃郁、酣暢、鋪陳。它追求形象的飽滿、色彩的濃郁和情感的充沛表達。
    • 來源參考: 許慎. 《說文解字》 (對“腴”的基本釋義)。

二、 引申義與藝術應用

“枯腴”二字組合使用,并非簡單相加,而是構成了一種辯證統一的美學概念:

  1. 對比與并存: 它最直接的含義是指枯槁與豐腴這兩種相反美學特質的并存或對比。這可以體現在:

    • 同一作品的不同部分: 如繪畫中,背景用枯筆淡墨表現蒼茫(枯),主體用濃墨重彩突出豐腴(腴)。
    • 同一風格的内在張力: 指一種藝術風格既能展現老辣簡勁(枯)的骨力,又蘊含着内在的豐沛與韻味(腴),達到“外枯而中膏”的境界。蘇轼評陶淵明詩“質而實绮,癯而實腴”即是此意,表面質樸(枯/癯)内裡绮麗豐美(腴)。
    • 創作手法的運用: 如書法中的“飛白”(枯)與濃墨(腴)的結合;文學語言中簡潔有力的叙述(枯)與生動形象的描寫(腴)的交織。
    • 來源參考: 蘇轼. 《評韓柳詩》 (提出“所貴乎枯澹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實美”) / 曆代書畫理論、文論中關于“枯筆”、“濃淡”、“疏密”、“虛實”的論述。
  2. 境界的升華: “枯腴”常被視為一種高級的藝術境界。它超越了單純的華麗或單純的簡樸,追求在簡淡枯槁的外表下蘊含無限豐厚的意蘊和生命力,即“絢爛之極歸于平淡”,在節制中見飽滿,在留白中見無窮。這種境界往往需要深厚的功力和修養才能達到。

    • 來源參考: 中國傳統美學中關于“韻外之緻”、“味外之旨”(司空圖)的追求,與“枯腴”追求内在豐腴的境界相通。

“枯腴”一詞,源于“枯”(幹萎、簡勁)與“腴”(豐肥、華美)的本義,在藝術審美領域發展為一個重要的美學範疇。它核心指枯槁簡淡與豐腴華美這兩種對立美學特質的辯證統一。這種統一可以表現為作品局部的對比、風格内在的張力(外枯内腴)、或手法的交融。最終,“枯腴”指向的是一種在簡淡枯槁的形式下蘊含無限豐饒意蘊和生命力的高級藝術境界,是中國傳統藝術追求“韻外之緻”、“中和之美”的體現。

網絡擴展解釋

“枯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上下文不同可呈現相反的雙重解釋,具體如下:

  1. 基本含義
    多指土地貧瘠、不肥沃,或事物缺乏生機與資源。例如描述土地無法種植農作物,或某地經濟落後、資源匮乏()。
    其中“枯”表示幹涸、缺乏水分,“腴”本義為肥沃或豐滿,但組合後整體詞義偏向“貧瘠”()。

  2. 文學語境中的引申義
    在文學評論中,“枯腴”可同時表達“貧乏”或“豐滿”兩種相反含義,用于形容文章詞藻、氣韻的豐儉程度。例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二回提到:“詞藻之枯腴,筆仗之靈鈍”,此處“枯腴”指文采的幹枯或豐潤()。

  3. 使用場景

    • 地理描述:如“枯腴之地”指貧瘠的土壤。
    • 文學批評:分析作品内容或語言風格的貧瘠與豐富性()。

該詞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褒貶傾向,既可指自然環境的貧瘠,也可用于抽象概念(如文采)的貧乏或豐盈。

别人正在浏覽...

菴舍白玉蟬幫傭報幕北門之寄變種不多采桑産業工人侈鬥池畔唇齒音縒綜鵰鞍鬥峻豆莫婁煅煉椟槥惡終返樸歸真伏地聖人凫藻孤犢過家回閃鹄衣兼施積古金樽科頭赤足塊獨匡繼鲢子六筦龍鳳錢龍虎旗賣武霓裳檽棗拍天批鳳潛存巧計麒麟客清灰冷火痊痾上遐設意釋肩睡味疏介説的比唱的還好聽説明書四德三從瓦殿晩學生威化逶迤退食陷怼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