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跎的意思、蹉跎的詳細解釋
蹉跎的解釋
(1) [waste time as ****** faltering steps] 時間白白地去;虛度光陰
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晉書·周處傳》
白日忽蹉跎,驅馬複來歸。——三國 魏· 阮籍《詠懷詩》
日月蹉跎
(2) [slip and fall;take a wrong step in life]∶失足
詳細解釋
(1).失足。《楚辭·王褒<九懷·株昭>》:“驥垂兩耳兮,中坂蹉跎。” 洪興祖 補注:“蹉跎,失足。”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正始寺》:“若乃絶嶺懸坡,蹭蹬蹉跎。”
(2).失時。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五:“娛樂未終極,白日忽蹉跎。”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胡荽》:“蹉跎失機,則不得矣。”
(3).衰退。 唐 白居易 《續古詩》之七:“容光未銷歇,歡愛忽蹉跎。” 唐 薛逢 《追昔行》:“嘆息人生能幾何,喜君顔貌未蹉跎。”
(4).失意;虛度光陰。 南朝 齊 謝朓 《和王長史卧病》:“日與歲眇邈,歸恨積蹉跎。” 唐 李颀 《放歌行答從弟墨卿》:“由是蹉跎一老夫,養雞牧豕東城隅。” 清 周準 《塞下曲》:“持籌絶域感蹉跎,沙塞年年漫枕戈。”
(5).參差不齊貌。 漢 蔡邕 《協和婚賦》:“既臻門屏,結軌下車,阿傅禦豎,雁行蹉跎,麗女盛飾,曄如春華。”
(6).阻撓。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五娘牛小姐見面》:“他要辭官被我爹蹉跎。”
詞語分解
- 蹉的解釋 蹉 ō 〔蹉跎〕a.把時光白耽誤過去,如“日月蹉蹉”;b.失足。 〔蹉跌〕失足摔倒,喻意外的差錯或失誤。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 跎的解釋 跎 ó 〔蹉跎〕見“ 蹉”。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蹉跎”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虛度光陰:指時間白白流逝而未能有所作為,常用于表達對浪費時間的惋惜。例如:“不要蹉跎歲月,年輕時應追求夢想”。
- 失意或失時:引申為因錯失機會或虛度年華導緻的遺憾,如《晉書·周處傳》中“年已蹉跎”。
二、詞源與演變
- 字形溯源:“蹉”和“跎”均含“足”字旁,原義與行走相關。“蹉”指腳步不穩,“跎”可理解為跌倒,合起來比喻人生路途不順、虛度光陰。
- 曆史用例:最早見于三國時期阮籍《詠懷詩》“白日忽蹉跎”,唐代白居易詩中也有“蹉跎二十春”等表達。
三、使用場景
- 個人成長:形容年輕時未努力學習或工作,如“那幾年我一事無成,真是蹉跎歲月”。
- 文學表達:多用于詩詞或抒情文本,傳遞時光易逝的感慨,如“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四、相關詞彙
五、常見誤區
- 誤用提醒:部分人誤将“蹉跎”與“歲月艱難”混淆,實際它僅強調時間虛度,不涉及環境艱苦。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搜狗百科)、(《晉書》及詩詞解析)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蹉跎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虛度、浪費時間或在追求中無所收獲。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左邊的部首是足字旁,表示與腳或運動有關;右邊的部首是辶字旁,表示與行走或移動有關。蹉跎的總筆畫數為17畫。
蹉跎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中。在《莊子·德充符》中,有“蹉跎是謂骥,骥者雖離盜跖之鄉,至于舍骥恢恢者也。”的描述,意思是指雖然遠離賊盜的地方,但骥馬卻馳騁于遼闊的草原之中。這段描述體現了蹉跎的含義。
《蹉跎》的繁體字是「蹉門」,在部首辶下面加上門字旁。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蹉跎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在《康熙字典》中的寫法是「蹉」的左邊是「⺕」字旁,右邊是「⻊」字旁;而「跎」的左邊是「足」字,右邊是「兒」字。這種寫法體現了字形演化的變化。
以下是使用蹉跎一詞的例句:
1. 我年少時在追求名利的道路上蹉跎了太多的時間。
2. 不要蹉跎青春,要珍惜每一個機會。
3. 她一直在蹉跎中度過,直到意識到追求自己的夢想才開始奮發努力。
蹉跎的一些相關詞彙包括:
1. 浪費:意為浪費資源、時間或機會。
2. 消磨:意為浪費或消磨光陰或能力。
3. 虛度:意為白白度過或虛耗光陰。
蹉跎的反義詞是珍惜,意為重視和珍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