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杖的意思、鞭杖的详细解释
鞭杖的解释
亦作“鞕杖”。古代刑罚之一。以鞭、杖责罚人。《三国志·魏志·明帝纪》:“鞭作官刑,所以纠慢怠也,而顷多以无辜死。其减鞭杖之制,著于令。”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及於犯罪,上不足以至死,则其下唯有徒謫鞭杖。”《大智度论》卷三七:“譬如重囚应死,有势力者护,则受鞭杖而已。”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至於臺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籤省,竝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
词语分解
- 鞭的解释 鞭 ā 驱使牲畜的用具,柔软像绳子:鞭杆。鞭长莫及。 用鞭子抽打:鞭打。鞭扑。鞭责。鞭策。 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鞭。 一种古代兵器,铁制有节,无锋刃:钢鞭。竹节鞭。 编连成串的爆竹:鞭炮。小鞭。
- 杖的解释 杖 à 扶着走路的棍子:手杖。拐杖。 泛指棍棒:擀面杖。禅杖。 古代刑罚之一,用棍打:杖脊。 古同“仗”,恃,凭倚。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鞭杖”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文献中有所记载,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鞭杖”指古代刑罚之一,即用鞭子和棍杖责罚犯人。该词由“鞭”(用于抽打的工具)和“杖”(棍棒类刑具)组合而成,常见于中国古代司法体系。
二、历史背景与用途
- 起源:鞭最初用于驱赶牲畜,后演变为刑罚工具;杖则是传统刑具,两者结合形成“鞭杖”这一刑罚形式。
- 法律地位:在封建社会中,鞭杖属于五刑之一,主要用于惩戒轻微犯罪或官员失职。例如《三国志·魏志》提到“鞭作官刑,所以纠慢怠也”。
- 宫廷使用:帝王为维护威严,常在廷殿上对大臣施以鞭杖,如北齐《颜氏家训》记载“皆可鞭杖肃督”。
三、延伸含义
作为成语,“鞭杖”可比喻严厉的惩罚或斥责,强调对过错行为的强烈惩戒意图。
四、例句参考
- 古代文献:“鞭杖之制,著于令”(《三国志》)。
- 现代造句:“刑具中包含鞭、杖等,令人胆寒”。
“鞭杖”既是具体刑罚工具,也承载着古代司法文化和权力象征意义。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在不同朝代的具体实施标准,可查阅《大智度论》《颜氏家训》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鞭杖,意思和词源:
鞭杖一词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是“鞭”和“杖”。鞭指的是一种用来抽打的器具,杖指的是一种用来打击或支撑的长棍子。拆分部首:鞭的部首是革,杖的部首是木。拆分笔画:鞭的拆分笔画是22画,杖的拆分笔画是7画。关于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中使用鞭和杖作为一种工具或武器的时期。
繁体字和古代写法:
在繁体字中,鞭杖的写法是鞭杖。而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鞭杖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基本上是以象形字的形式来表现,以形状和线条来描绘鞭和杖的形状。
例句:
1. 他手中拿着一根鞭杖,威风凛凛地走在前面。
2. 政府决定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将采取鞭杖制度。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鞭打、杖刑、鞭笞、手杖、军杖
近义词:鞭子、杖子、棍子、长棍
反义词:抚育、宽容、温和、和解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者需要更多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