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飛白書的意思、飛白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飛白書的解釋

見“ 飛白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飛白書是中國傳統書法藝術中獨特的筆法技法,指用枯筆書寫時在筆畫中自然留白的藝術表現形式。其名稱源于東漢蔡邕觀工匠用帚寫字時獲得的靈感,"若絲發處謂之白,其勢飛舉謂之飛"(《書斷·卷上》),筆畫絲絲露白,如疾風掠影般具有動感美。

該書體有三個核心特征:一是筆法上強調"虛白",通過控制墨量和運筆速度使墨色産生自然斷裂;二是形态上追求"飛動之勢",通過筆鋒的快速轉折營造視覺動态;三是章法上講究"虛實相生",空白處與墨迹形成美學呼應。宋代《宣和書譜》記載唐太宗、歐陽詢等皆擅此體,宋徽宗趙佶更将其發展為"瘦金體"的重要源流。

在藝術價值層面,飛白書打破了傳統書法"墨飽筆圓"的審美定式,開創了"計白當黑"的表現範式。明代項穆在《書法雅言》中評價其"虛實互用,乃造妙境",這種技法後被引申為中國書畫"留白"美學的重要理論依據。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晉祠銘》碑刻、台北故宮藏宋徽宗《秾芳詩帖》等作品均可見典型飛白筆法。

(參考文獻:《書斷》唐·張懷瓘、《中國書法大辭典》嶺南美術出版社、《宋代書畫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飛白書”是中國書法中的一種特殊筆法,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力。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起源與創造者
    飛白書相傳由東漢書法家蔡邕創造,靈感源于他觀察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牆時留下的枯筆痕迹()。這一技法在漢魏時期廣泛用于宮阙匾額題字。

  2. 技法特點

    • 筆畫特征:筆畫中夾雜絲絲露白,形似枯筆寫成,轉折處突出,呈現“飛”與“白”的對比效果()。
    • 别稱與風格:又稱“草篆”,因筆畫似鳥頭燕尾或鳳尾,兼具篆書的古樸與草書的靈動()。
  3. 藝術價值
    飛白書通過枯筆與濃墨的對比,增強作品的節奏感和韻律感,營造蒼勁渾樸的視覺效果,被宋代黃伯思形容為“若發絲處謂之白,其勢若飛舉者謂之飛”()。

  4. 延伸含義
    在漢語修辭中,“飛白”也指故意仿效錯别字的修辭手法,但此含義與書法術語不同()。

總結來看,飛白書既是書法史上重要的創新技法,也是中國藝術“虛實相生”美學思想的典型體現。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書法史相關文獻或百科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哀惜拜德拔木寶策變氣賓東波喳昌濮菖蒲節觇矕春坊道邊道迹短工獨峰牛獨奏鋒矢俯臨甘香各抒所見過載河精話靶戲鬟絲浣溪沙謇鄂鑒誡腳後跟薊門筋縮寄政硁硁郎都麗富立僵煤屑路門捆鳴奏南戒牛骥同槽旁路槃散潛畫憩棠诠簡缺呀趨之如鹜柔遠能迩啬氣杉鷄沈唱深雠大恨太湖鹈峯亡人逶逦汙辱相知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