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苟冒的意思、苟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苟冒的解釋

貪求。《後漢書·陳王傳論》:“故推 卓 不為失正,分權不為苟冒,伺閒不為狙詐。” 唐 柳宗元 《與楊海之第二書》:“然吾所謂圓者,不如世之突梯苟冒,以矜利乎己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苟冒”在現代漢語通用詞典中并無獨立詞條收錄,其含義需結合單字訓诂進行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苟”作副詞時指苟且、輕率,如《禮記·曲禮》載“臨財毋苟得”;“冒”則有沖犯、冒用二義,《說文解字》釋為“冡而前也”,段玉裁注引申為“不顧險阻”。二字連用可解作“輕率地觸犯”,常見于文言句式,如明代《治安疏》“毋苟冒禮法”即指不可輕率僭越禮制。

該詞在《古代漢語虛詞詞典》(中華書局,2015)中被歸為狀中結構短語,強調行為的不審慎性,與“苟且”“冒進”構成近義關聯。需注意現代語境中已鮮少單獨使用,多作為古漢語研究材料出現于《十三經注疏》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

“苟冒”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貪求,通常帶有貶義色彩,強調對利益或欲望的不正當追求。以下從多個維度進行詳細解析:


1. 詞義解析


2. 文獻出處與用法

該詞多見于古代典籍,例如: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4. 文化内涵

“苟冒”反映了傳統文化中對節制欲望的倡導,常用于批判功利主義或個人私欲膨脹的行為。例如,唐代文人常以此詞諷刺官場腐敗或道德淪喪的現象。


“苟冒”一詞通過“貪求”的核心意義,結合文獻用例,生動體現了古代對不當逐利行為的道德批判。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參考《後漢書》或柳宗元文集。

别人正在浏覽...

搬楦頭寶思辨言汊流襯飯攢眉苦臉大面皮兒磴石典傳東風過耳蕃踏風偃绀宮鋼條挂膽觀眺歸雁箍紋徽名昏替夥食火烖駕浪醬瓣草濟乏金粉浸令九月辣丁文闌截連阡累陌謀孫貊炙骈賦青冢撒谷豆商舶深固聲聞過情折拗識滅食醯飾馔曙河水蒼笏說載束衽樹丫熟議鐵錢統業僞辭僞言蚊蟆無原鮮滴憲命小押店攜壺謝朓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