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将帥親臨作戰前線。《北齊書·文宣帝紀》:“每臨行陣,親當矢石。”《隋書·楊素傳》:“公以稜威外讨,發憤於内,忘身殉義,親當矢石。” 唐 白居易 《贈陣亡軍将等刺史制》:“王師問罪,至於 淄 青 ,爾等同執幹戈,親當矢石,忠而盡瘁,勇以亡身。”亦作“ 親冒矢石 ”。《三國演義》第三二回:“ 尚 親冒矢石,衝突掩殺。” 明 張居正 《廣東奏捷辭免加恩疏》:“臣等官居禁近,職在代言,既無親冒矢石之勞,又非典司戎旅之任。”
“親當矢石”是一個古代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指将帥親自到前線作戰,不避箭矢和礌石的危險,形容身先士卒、英勇無畏。其中“當”意為阻擋,“矢”指箭,“石”指投擲的礌石。
出自《北齊書·文宣帝紀》:“每臨行陣,親當矢石。”
唐代白居易《贈陣亡軍将等刺史劄》中曾用:“爾等同執幹戈,親當矢石,忠而盡瘁,勇以亡身。”
該成語強調領導者的表率作用,常見于曆史文獻或褒揚将領的語境中,現代多用于比喻勇于擔當的精神。
《親當矢石》是一個成語,意為親自承受箭矢和飛石的攻擊,形容英勇無畏、不避困難和危險。
《親當矢石》的拆分部首是 "亻" (人字底部偏旁)和 "矢" (矢字部首)。
根據現代漢字拼音輸入法,"親"的筆畫數為8畫,"當"的筆畫數為5畫,"矢"的筆畫數為5畫。
《親當矢石》最早出自《左傳·昭公十四年》這篇古文。這個詞也是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
繁體字中的"親當矢石"為 "親當矢石"。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親"的寫法是 "親","當"寫作 "儅","矢"的寫法與現代相同。
他義無反顧地沖向火場,親當矢石,将受困的人們一一救出。
1. 親身投入 (以身作則、親自參與) 2. 親自承擔 (親身負責、親手完成) 3. 挺身而出 (毅然決然地站出來) 4. 忘我奮鬥 (全情投入、竭盡全力) 5. 英勇無畏 (英武豪勇、不畏艱險)
1. 赴湯蹈火 (形容毫不顧及個人安危,勇往直前) 2. 迎難而上 (主動面對困難,勇敢向前) 3. 臨危不懼 (在困境中保持冷靜,不害怕) 4. 無所畏懼 (無所顧忌,毫不害怕)
1. 回避困難 (逃避問題,不敢面對) 2. 退縮 (因害怕而後退,不再繼續) 3. 規避危險 (避開危險,不去冒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