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順和寬恕。 漢 蔡邕 《陳留太守胡公碑》:“言語造次,必以經綸,加之行己忠儉,事施順恕。”
“順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順恕意為「順和寬恕」,強調在言行中既保持順應自然或情理的态度,又體現寬容體諒的品格。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如漢代蔡邕《陳留太守胡公碑》中記載:“言語造次,必以經綸,加之行己忠儉,事施順恕”,形容胡公為人處事兼具條理與寬厚。
順(shùn):
恕(shù):
該詞多用于描述人的品德修養,如古代碑文、典籍中贊頌人物性情溫和且胸襟開闊,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但在文言文或文學創作中仍具表現力。
《順恕》是一個表示寬容、寬恕的詞語。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他人的過錯或錯誤行為心懷寬容、原諒的态度。
《順恕》這個詞的部首是 "頁",筆畫數是 14 畫。
《順恕》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由"順"和"恕"兩個字組成。其中,“順”表示順從、順理成章,而“恕”表示寬容、原諒。
《順恕》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是「順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順恕」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比如,在金文中,「順」的形狀與現代略有不同,而「恕」的字形可能也有所差異。
1. 以順恕之心對待他人的過錯,能夠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2. 對于朋友的錯誤,我會以順恕的态度去理解和原諒。
與《順恕》相關的組詞有:
1. 順從:表示服從、聽從。
2. 寬容:表示寬大、不計較。
3. 原諒:表示對過錯的寬恕。
近義詞:寬宏大量、寬容大度、寬仁大度。
反義詞:執著、刻薄、怨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