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蓍占卜。亦指用蓍占卜者。《三國志·魏志·臧洪傳》“ 紹 使 洪 領 青州 以撫其衆” 裴松之 注引 晉 司馬彪 《九州春秋》:“欲作陷冰丸沉 河 ,令賊不得渡,禱祈羣神,求用兵必利,蓍筮常陳於前,巫祝不去於側。”
“蓍筮”是中國古代占卜方法的一種,其核心是通過操作蓍草進行吉兇預測。以下從定義、方法、曆史背景等方面綜合解釋:
“蓍”指蓍草(一種菊科植物),是占卜工具;“筮”指用蓍草占卦的行為。合稱“蓍筮”即以蓍草為媒介的占卜術,與“龜蔔”并列為中國古代兩大占卜體系。龜蔔通過灼燒龜甲觀察裂紋(象),蓍筮則通過揲蓍成卦推算數理(數),故《左傳》有“筮短龜長”之說。
蓍筮不僅是一種預測術,更衍生出《周易》哲學體系,影響後世陰陽五行、天文曆法等領域。相關典籍如《大筮衍易》二十八卷(見《漢書·藝文志》),成為古代數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蓍筮》是一個漢語詞彙,它源自古代中國的蔔筮術語。在古代中國的祭祀儀式中,使用蓍草進行蔔筮來預測吉兇禍福。因此,《蓍筮》這個詞代表着蔔筮的意思。
《蓍筮》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蓍”字的部首是“艹”,表示草木類的字。它總共有9個筆畫。另一個字,“筮”的部首是“⺮”,表示箭類的字。它一共有12個筆畫。
《蓍筮》這個詞最早來源于古代的中國文化和祭祀儀式,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發展為一個固定的詞彙。在繁體字中,“蓍”字的形狀為「蔬」,而“筮”字的形狀為「䂓」。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和改革。在古時候,“蓍”字的寫法非常複雜,包含有更多的筆畫和變體。而“筮”字則更加簡化,相對于現代的寫法來說,更加繁瑣。
1. 他通過蓍筮預測了未來的命運。
2. 我們需要使用蓍筮來辨别這個決定的吉兇。
蓍甲、筮法、筮箭、筮術、筮蔔等。
蔔筮、卦象、卜卦等。
确定、明确、明晰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