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晉 人 枚赜 (一作 梅赜 )獻僞《古文尚書》及僞《尚書孔氏傳》,後因稱這些書為“枚文”。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書<古文尚書>冤詞後》:“吾聞之 鄒平 成君瓘 ,謂今 枚 文為 魏 晉 人書者,非寃也。”
“枚文”是一個曆史文獻學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指東晉人枚赜(一作梅赜)所獻的僞《古文尚書》及僞《尚書孔氏傳》。因這些文獻被後世考證為僞作,故以“枚文”代稱。
曆史背景
枚赜(梅赜)是東晉學者,曾獻上一部《古文尚書》及孔安國所作的傳注(即《尚書孔氏傳》)。但經清代學者考證(如閻若璩、惠棟等),該書實為後人僞造,内容包含部分真本與大量僞作。
學術争議
清代學者俞正燮在《癸巳存稿》中提到,時人認為“枚文”是魏晉時期的僞書,并指出這一結論“非冤也”,即符合曆史事實。
總結
“枚文”特指枚赜所獻的僞《古文尚書》體系,是中國經學史中的重要辨僞案例,反映了古代文獻傳承中的複雜性與學術考據的價值。
枚文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梅花之文”。枚指的是梅花,文指的是圖案或紋飾。
枚的部首是木,筆畫數為木的一筆加上日的兩筆,共三筆。文的部首是文,筆畫數為文的四筆。
枚文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詩詞中經常出現的“枚青樓”的描寫,枚指的是梅花。在繁體字中,枚文的寫法為「枚」和「文」。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關于“枚文”這個詞,古代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的意思和寫法是不會改變的。
1. 桌上的瓷盤上繪有一幅精美的枚文之畫。 2. 這件服飾上的枚文圖案非常精緻。
枚文能夠組成許多詞語,例如:枚花、枚葉、枚香、枚果等。
枚文的近義詞包括:花飾、梅花圖案、圖案文飾等。
枚文沒有明确的反義詞,但如果強行尋找反義詞,可以考慮與花飾相對的詞語,例如無文、無花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