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河北省易縣西梁各莊方蒙山下。清代帝王陵墓。因與東陵相對,故稱西陵。共有帝陵四座,即雍正泰陵、嘉慶昌陵、道光慕陵和光緒崇陵,還有後妃、王公、公主墓十四座。始建于1730年。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西陵是清朝(1636-1912)在河北省易縣永甯山下建造的皇家陵墓群,與清東陵并列為清代兩大帝王陵寝。以下從詞義、曆史、文化等方面綜合解釋:
詞義解析
名稱中“清”指清朝,“西陵”因位于北京西側且與東陵相對而得名。作為專有名詞,它特指埋葬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四位皇帝及其後妃的陵寝群。
曆史沿革
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曆時185年直至1915年竣工,跨越清朝盛衰。陵區占地83平方公裡,含14座陵寝(4帝陵、3後陵、3妃園寝等),共葬80人,包括4位皇帝、9位皇後及衆多皇室成員。
文化内涵
建築特色
各陵寝風格各異,例如:
遺産地位
1961年被列為全國首批文保單位,2000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産,2020年晉升國家5A級景區。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陵墓或遊覽信息,可參考清西陵官方網站或權威曆史資料。
《清西陵》是指位于中國河北省興隆縣境内的清朝皇家陵園。這座陵園是清朝乾隆帝為其父親康熙帝和母親德妃所建,以供其安葬之地。
《清西陵》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三個部首:氵(水部)、⻌(辶部)和阝(邑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5畫。
清西陵的名稱來源于其地理位置在興隆縣的西北方,因此被稱為“清幽的西陵”。
《清西陵》的繁體字為《清西陵》。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清西陵的寫法與現代并沒有太大差異,依然是使用“清西陵”這三個字來表示。
遊客們沿着長長的石階,來到《清西陵》參觀。
組詞:清朝、西北、陵園、陵墓。
近義詞:清東陵、清東陵園。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