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羁縻州的意思、羁縻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羁縻州的解釋

古代在邊遠少數民族地區所置之州。以情況特殊,因其俗以為治,有别于一般州縣。《新唐書·地理志七下》:“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號為羈縻雲。” 宋 趙昇 《朝野類要·羁縻》:“ 荊 廣 川峽、溪洞諸蠻,及部落蕃夷受本朝官封而時有進貢者,本朝悉制為羈縻州,蓋如 漢 唐 置都護之類也。”《明史·地理志一》:“終 明 之世……羈縻之府十有九,州四十有七,縣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羁縻州”是中國古代針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的一種特殊行政管理制度,具體解釋如下:

1.詞源與定義

“羁縻”一詞源于馬絡頭(羁)和牛缰繩(縻),引申為“籠絡控制”之意。羁縻州即朝廷在少數民族聚居地設置的行政區劃,其特點是“因俗而治”,即保留當地風俗和部落首領的治理權,同時要求效忠中央政權。這類州相當于現代“自治區”,但政治性質更松散。

2.曆史發展

3.功能與特點

4.實例與演變

5.與現代制度的對比

羁縻州與當代民族區域自治有相似性,但前者更強調中央對邊疆的象征性控制,後者則賦予地方更高自治權。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制度細節,可參考甯夏文史研究館等權威來源(如、4、5)。

網絡擴展解釋二

《羁緝州》的意思

《羁緝州》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受到羁絆或牽制的州縣地區。這個詞常用來形容地理上的邊境地區,暗示着與外界的聯繫不暢、難以自由發展。

拆分部首和筆畫

《羁緝州》由“羊”、“缶”、“州”三個部首組成。其中,“羊”和“缶”為左右結構,表示引領和囚禁;“州”為主體部分,表示類似于縣區的地域範圍。總計有13個筆畫。

來源及繁體

《羁緝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二年》篇中,是中國古代地理行政區劃名詞。在繁體字中,該詞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經曆了一系列的演變。《羁緝州》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上仍保持基本意義。具體的古代寫法因時期而異,需要進一步研究。

例句

1. 這片羁緝州地區長期以來受到戰亂的困擾,無法實現經濟的繁榮。

2. 由于地理位置偏遠,那個羁緝州的居民親近自然,保留着獨特的傳統生活方式。

組詞

1. 羁緝:意為被拘禁、受限制。

2. 州縣:指行政區劃中的地方行政單位。

3. 羁絆:意為被束縛、牽制。

近義詞和反義詞

1. 近義詞:羈縻、缧绁。

2. 反義詞:得意、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