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滿離愁的心腸。 唐 武元衡 《南徐别業早春有懷》詩:“虛度年華不相見,離腸懷土併關情。” 宋 魏夫人 《好事近》詞:“不堪西望去程賒,離腸萬回結。” 清 方文 《送肖赓九北歸》詩:“雖有存者亦凋零,耿耿離腸向誰訴。”
“離腸”是一個古典文學中常見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拼音:lí cháng
含義:指充滿離愁别緒的心境或情感,常用于表達因離别而産生的思念、愁苦之情。
文學典籍
該詞多見于唐宋詩詞,例如:
情感表達
常與“别離”“愁緒”等意象結合,如韋莊《應天長》中“别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突出因分離而生的纏綿愁思。
“離腸”是漢語中富有詩意的詞彙,承載着古典文學中細膩的離别情感。如需更多例句或詳細解析,可參考漢典或古典詩詞集。
離腸是一個形容詞,用于描述情感、思想或行為激動、感傷,使人心生惋惜或傷感的意思。
離腸的部首是肉,筆畫數為14。
離腸的來源于《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的一句話:“嗟乎!父母之愛子,溺之不憐;子之愛父母,遠在末行。肺腑之言,離于父母之思。離離滿志,悲腸欲絕。”繁體字為離腸。
古時候,離腸的漢字寫法為「離腸」。其中「離」意為離開或分離,「腸」意為腸。
他聽到這個消息後,不禁離腸斷肚。
離腸落肚、腸斷、腸絞痛
惋惜、傷感、怅惘
歡快、愉悅、開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