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縱和約束。 清 唐甄 《潛書·尚治》:“觀於身之驕約,家之視效,而得治天下之道。”
“驕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釋義
該詞由“驕”和“約”組成,表示放縱與約束的對立統一,強調兩者并存或相互制約的關系。
出處與用法
主要見于清代唐甄的《潛書·尚治》:“觀於身之驕約,家之視效,而得治天下之道。” 此處通過個人修身與家庭治理的視角,引申出治國之道。
單字解析
語境延伸
該詞多用于哲學或治世讨論中,體現矛盾統一的思想,例如通過個體行為的放縱與節制,映射社會治理的平衡之道。
總結來看,“驕約”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合成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對立統一的深層含義。如需進一步分析,可參考《潛書》原文或相關文獻。
驕約一詞形容一個人自負而又自豪,對自己的才能或成就非常滿意,表現出一種自信、自滿的态度。
驕約的部首是馬(馭)。
驕約的總筆畫數是16畫。
驕約一詞源于古代文獻之中,最早可以追溯至《詩經·小雅·鶴鳴》一詩:“驕驕乎且,驕驕且又。”意為自豪而又自戀。
驕約的繁體字為驕約。
在古代,驕約的寫法可能有些差異。一種古代的寫法是“驕悠”,意思與現代驕約相近。
他對自己的成績感到驕約,總是自誇自己的才華。
她舉止間流露出的驕約讓人感到有些不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