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突然而來。語本《易·離》:“突如其來如。”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酒失》:“及杏園開宴時, 河中 蔣相 以故相守兵部尚書,其年子 泳 及第,相國欣然來突,衆皆榮之。”
“來突”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指人或事物突然出現或到來,強調情況的突發性和意外性,通常用于書面或較正式的表達中。
典故來源
最早可追溯至《周易·離卦》:“突如其來如”,意為“突然到來”,後演變為成語“突如其來”,而“來突”是這一典故的變體表達。
曆史用例
五代時期王定保在《唐摭言·酒失》中記載:“相國欣然來突”,描述某人突然到訪的場景,體現其文言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周易》及《唐摭言》相關章節。
《來突》是一個含義豐富的成語,它的意思是勇往直前、毫不猶豫地向前沖進。
它是由“從”和“穴”兩個部首組成。
“從”(cong2)部首表示跟隨、啟發的意思。
“穴”(xue2)部首表示洞穴的意思。
拆解後,這個詞的筆畫數為6個,分别是 從橫3、穴立3。
《來突》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莊子·外物》篇中。
它描述了一個人在真正做出決策之前,經曆了一段思考的時間,當他下定決心後,就會毫不猶豫地勇往直前。
繁體字“來突”和簡體字拼寫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成語“來突”中的“來”字可寫為“來”,但它的發音和意義保持不變。
1. 他在工作中非常敬業,遇到困難時總是能夠勇往直前,毫不猶豫地來突。
2. 在比賽中取得成功需要勇氣和決心,你必須敢于來突才能達到目标。
1. 來臨: 指某個時間要到了或某種情況即将發生。
2. 突破: 指克服障礙、超越困境。
3. 突然: 指某種事情或事件發生得很突然,沒有預警。
1. 勇往直前
2. 直上直下
3. 毫不猶豫
1. 猶豫不決
2. 退縮不前
3. 三心二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