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恻憫的意思、恻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恻憫的解釋

憐恤。 前蜀 杜光庭 《趙球司徒疾病修醮拜章詞》:“或害物傷生,曾無惻憫;或摧鋒禦敵,輕賜誅鋤。” 宋 梅堯臣 《觀放鹞子》詩:“碎腦非此辜,食肉爾何忍;取樂在須臾,我心良惻憫。”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宣統三年十一月三十日廷寄》:“該處駐防旗丁戶口衆多,颠沛流離,朝廷時切惻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恻憫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恻”和“憫”兩個語素構成,表示深切同情、哀憐的情感。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恻”本義為悲痛,引申為對他人的不幸産生共鳴,如《孟子·公孫丑上》中“恻隱之心”即指同情心;“憫”指憐恤、哀傷,如白居易《琵琶行》中“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所抒發的悲憫情懷。

從詞性上看,恻憫屬于動詞,常用于文學語境,例如:“見孤老無依,衆人皆生恻憫之情”。其語義強度高于普通同情,包含對苦難的深刻體察與共情,如《紅樓夢》中賈寶玉對林黛玉病弱之态的恻憫,既含憐惜又帶無奈。近義詞包括“憐憫”“哀矜”,反義詞為“冷漠”“麻木”。

該詞現代多用于書面表達,在新聞報道中常見“對受災群衆深表恻憫”等句式。詞源可追溯至《說文解字》,其中“恻,痛也”“憫,憂也”的釋義奠定了該詞的情感基調。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分析,二字連用強化了情感層次,既包含對他人遭遇的痛心,又延伸出希望施以援手的意願。

網絡擴展解釋

“恻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情感内涵


三、使用場景


四、文獻例證

  1. 前蜀·杜光庭《趙球司徒疾病修醮拜章詞》提到“曾無惻憫”,批評缺乏同情的行為。
  2. 宋·梅堯臣《觀放鹞子》詩中以“我心良惻憫”表達對動物遭受傷害的痛心。

五、相關詞語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例句,可參考詞典類來源(如)。

别人正在浏覽...

百二關河敗衲拔幟樹幟彬彧晡夕差配除抹村老老蹙剩打甚麼不緊大學德意志人笃速速仿連史紙風木簠簋不脩咯噔灌築海不波溢毀謗悔愆燋秃假象經帏谲觚據悉菊枕口诏賴地老早淩牿珑松鸾鸖羅漢菜秘簡闵緜乃可鬧玄虛旁及孅孅漆雕曲傅融混容膝散水上下忙畬客射生縮恧潭帖屯阨往诰亡矢遺镞隈蔚委窩子屋粟下裳香公笑影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