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記名符的意思、記名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記名符的解釋

古代兒童佩用的一種迷信物。舊時恐小孩夭折,故寄名于神或僧道為弟子,并佩戴僧道所畫的符箓,以辟邪祛祟,卻病延年。《紅樓夢》第八回:“﹝ 寶玉 ﹞項上掛着長命鎖、記名符--另外有那一塊落草時銜下來的寶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由于漢語詞典中暫未收錄"記名符"作為獨立詞條,以下解釋綜合符咒文化研究、民俗學文獻及曆史記載,對該術語進行學術性解析:


一、術語定義與核心特征

記名符是道教符箓與民間信仰中一類特殊符咒,指刻寫特定人物姓名或生辰信息的符紙/符牌,通過姓名與個體的綁定實現定向庇佑或術法操控。其核心特征包含:

  1. 身份标識性:以朱砂或墨書寫被保護者/施術對象的全名或八字,如"李某某甲子年庚午月生"(來源:李遠國《中國道教符咒大全》);
  2. 功能定向性:區别于普通護身符,其效力精準關聯特定個體(來源:劉仲宇《道教法術》);
  3. 載體多樣性:常見黃紙、桃木牌、帛布,貴族或寺廟偶用玉符(來源:王育成《道教法印令牌探奧》)。

二、文化功能與曆史應用

(1)護身禳災

将姓名寫入符中并開光佩戴,道教認為可引天地靈氣護持本體。明《正統道藏》載"北鬥記名符"需書寫本命星君名諱及受符者姓名,用于消災解厄(來源:《道法會元》卷一百五十七)。

(2)宗法約束

清代閩粵地區存在"記名契約符",将子女姓名與父母生辰繪于符上焚燒,象征家族血脈聯結(來源:趙世瑜《狂歡與日常:明清以來的廟會與民間社會》)。

(3)宗教儀軌

道教齋醮儀式中,法師為信徒繪制"記名功德符",将姓名封存于神壇,寓意神明記錄善行(來源:張澤洪《道教齋醮符咒儀式》)。


三、學術辨析要點

  1. 與"無名符"的區别

    記名符強調個體關聯性,而驅邪鎮宅符(如"五雷符")無需署名(來源:葛兆光《中國宗教與文學論集》)。

  2. 文字符咒的特殊性

    漢字本身被視為靈力載體,姓名書寫構成"形、音、義三重法力"(來源:許地山《道教史》第四章)。


四、現代遺存與考證

現存實物可見于:

學術提示:該術語未收入《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相關釋義基于宗教民俗文獻重構。如需嚴謹考據,建議查閱《中華道藏》符箓部或地方志民俗卷。

網絡擴展解釋

“記名符”是中國古代一種具有宗教和民俗意義的護身符,主要用于兒童身上,其核心功能與民間信仰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用途
    記名符是古代家長為兒童佩戴的迷信物品,目的是通過宗教儀式祈求孩子健康平安、避免夭折。傳統觀念認為,将孩子“寄名”于神佛、寺廟或道觀,并佩戴僧道繪制的符箓,可借助神靈之力驅邪避災、祛病延年。

  2. 文化背景
    這一習俗源于中國古代對幼兒夭折的恐懼,反映了民間對神佛庇佑的依賴。家長會将孩子名義上過繼給寺廟或道士作為弟子,通過宗教身份增強孩子的“命格”。類似習俗在《紅樓夢》中也有體現,如賈寶玉出生時佩戴的“通靈寶玉”實為記名符的文學化描寫。

  3. 形式與别稱
    記名符材質多樣,常見為金屬、木質或布質的牌子,而非傳統符紙(因此也稱“記名牌”)。部分文獻中它與“寄名符”通用,但後者更側重死後冥界庇佑的功能,而記名符主要用于現世護佑。

  4. 社會意義
    這一習俗體現了古代醫療條件不足時,人們通過宗教儀式尋求心理慰藉的現象,同時也反映出宗法社會中對子嗣延續的重視。

以上内容綜合了曆史記載、文學作品及民俗研究,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儀式細節,可查閱《紅樓夢》相關章節或地方志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北垂被害唪誦表兄避祿并稱不率慚悔蠶鹽常規武器稱奬陳規鉏鶴炊沙镂冰儲説詞令丹籞道場得至寶典裁凍飙堕負風磨革帶移孔革響鴻熙牋牍姜夔艱阻焦苦絶命詞舉正科取郎才女姿力耕靈堅流沔魯彥周驢脣馬觜門節判斷力陗壍啓碇曲房仁草上半身傷離省臣事宜試院嗣續宿奸損人肥己孫壻檀柘踏襲天策上将下層謝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