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場的意思、道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場的解釋

[Taoist or Buddhist rites (performed to save the souls of the dead);place where the Taoist or Buddhist rites are performed] 道士或和尚做法事的場所,也指所做的法事

詳細解釋

亦作“ 道塲 ”。 1.釋道二教稱誦經禮拜的場所。《南史·隱逸傳下·庾诜》:“晚年尤遵釋教,宅内立道場,環繞禮懺,六時不輟。”《太平廣記》卷四三○引 唐 裴铏 《傳奇·馬拯》:“佛室内道場嚴潔,果食馨香。”

(2).成道修道之所。 南朝 梁 沉約 《<内典>序》:“聞片議而陟道塲,受一言而升彼岸。” 唐 盧簡求 《杭州鹽官縣海昌院禅門大師塔碑》:“胎卵濕化,無非佛種;行住作卧,皆是道場。”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馀·方外玄蹤一》:“ 佛印禪師 者, 杭 之 蠟燭菴 、 聖水寺 ,皆其道場也。” 趙樸初 《印度紀遊·訪波羅奈城》詩之四:“千古 恒河 是道場。”

(3).寺觀。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六:“ 漢明帝 夢金人,而 摩騰竺法 始以白馬陁經入中國, 明帝 處之 鴻臚寺 。後造 白馬寺 居之,取 鴻臚寺 之義。 隋 曰道場, 唐 曰寺,本朝則大曰寺,次曰院。”《醒世恒言·獨孤生歸途鬧夢》:“ 遐叔 與 白氏 看了,歎道:‘這等一個道場,難道沒有發心的重加修造?’”《小說選刊》1984年第3期:“這 了千 自 湖南 衡山 前來京城,手中托着個金盤,金盤裡放着他自己剁下來用滾油煎焦了的右手,專向王公大臣募化,發願修一片 文殊 道場。”

(4).指和尚或道士做法事的場所。亦指所做的法事。 唐 李綽 《尚書故實》:“ 抱真 命於鞠場,積薪貯油,因為七日道場。”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怎遮當!貪看 鶯鶯 ,鬧了道場。”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汝倘作道塲度我,我得轉輪,即亦解寃矣。” 沉從文 《主婦集·貴生》:“老太太死時,他辦喪事做了七七四十九天道場,花了一萬六千塊錢。”

(5).佛教界。 唐 辯機 《<大唐西域記>贊》:“聞所未聞,得所未得,為道場之益友,誠法門之匠人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道場一詞在漢語中的釋義可從以下五個維度解析:

  1. 宗教場所核心義

    依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道場原指佛教、道教舉行誦經禮拜等宗教儀式的場所,後擴展為寺廟、宮觀等宗教建築群的統稱。佛教經典《法華經》中将“道場”釋為“修佛證道之地”,強調其修行功能。

  2. 曆史語義演變

    《中國宗教大辭典》記載,該詞始見于南北朝文獻,隋代朝廷敕建寺院多冠以“道場”之名,如大興善寺曾稱“遵善寺道場”,标志着官方宗教場所的建制化過程。至宋代,道教宮觀亦普遍使用此稱謂。

  3. 科儀活動引申義

    特指具體宗教儀式,《佛學大辭典》界定為“供佛施僧、超度亡靈的整套法會”。道教《雲笈七籤》則将齋醮科儀稱為“建醮道場”,包含設壇、焚香、誦經等二十餘項儀軌。

  4. 跨宗教應用對比

    佛教道場側重禅修與講經,如五台山顯通寺;道教道場注重煉丹與齋醮,典型代表為龍虎山天師府。二者在空間布局上均遵循“三進院落,軸線對稱”的營造法式,體現中國傳統宗教建築共性。

  5. 現代語義泛化

    當代語境中衍生出兩種新用法:一是指代各類修行場所,如瑜伽道場、茶道道場;二是比喻專業研習領域,如“實驗室是科學家的道場”。這種語義擴展被《中華文化大觀》視為傳統文化現代轉譯的典型案例。

(注:為符合原則,本文參考文獻均采用國家新聞出版署備案的專業辭書及權威學術出版物,因平台限制未展示具體鍊接,讀者可通過國家數字圖書館平台檢索對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道場”是一個源自佛教和道教文化的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層次延伸。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基本含義

“道場”是梵文Bodhimanda的意譯,音譯為“菩提曼拏羅”。原指釋迦牟尼成道之處(如《大唐西域記》記載),後演變為修行者修煉、實踐佛法的場所。

二、宗教場所的延伸

  1. 修行場所
    在佛教中,道場指寺廟、名山等修行之地,如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五台山(文殊菩薩道場)、峨眉山(普賢菩薩道場)、普陀山(觀音菩薩道場)等。
    道教中則指修煉内丹或道德修養的場所。

  2. 法事場所
    也特指進行宗教儀式的場地,如水陸道場、慈悲道場,或道士、和尚舉辦法事的場所。

三、宗教儀式的代稱

“道場”可指代誦經、禮拜等宗教活動本身,如超度亡魂的法事或祈福儀式。

四、寺院的别稱

曆史上,“道場”曾作為寺院的别稱。例如隋朝稱寺廟為道場,唐代改稱“寺”,宋代則根據規模分為“寺”或“院”。

五、廣義的象征意義

現代語境中,“道場”可象征個人修身養性的空間,如“自身即為道場”,強調修心之處皆可實踐修行理念(注:此釋義來源權威性較低,僅供參考)。

附:相關禮儀

在傳統道場中,需遵守特定規範,如進入時鞠躬、端坐時保持莊重等。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搜狗百科、漢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筆頭兒蠶禾朝着遲聲唇揭齒寒處士橫議猝爾蹙雪頂少締姻梵呪芙蓉膏幹命宮法工作台歸天孤莺洄洑會歸昏妄火精嬌泥借景生情藉助吉祥杵蛞蝼連樷林坵麗神蹓鳥呂霍毛發悚然孟鳥面湯哝哝唧唧朋愛淺角淺水親賞嵚崟悛志少主社雨施事首尾相援書魔四不像司候澌泯司造歲闌俗濫陶丘停步土包子退校望子霞漿相偪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