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率的意思、不率的詳細解釋
不率的解釋
不服從,不遵循。《左傳·宣公十二年》:“今 鄭 不率,寡君使羣臣問諸 鄭 ,豈敢辱候人?” 杜預 注:“率,遵也。”《南史·袁憲傳》:“皇太子頗不率典訓, 憲 手表陳諫十條,皆援引古今,言辭切直。” 宋 曾鞏 《洪範傳》:“使民足於養生送死之具,然後教之;教之,不率,然後刑之。” 清 王夫之 《老莊申韓論》:“不率,則毅然以委之霸刃之鋒曰,吾以使人履仁而戴義也。”
詞語分解
- 不的解釋 不 ù 副詞。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無術。不速之客。 單用
- 率的解釋 率 à 帶領:率領。統率。率隊。率先(帶頭)。率獸食人(喻暴君殘害人民)。 輕易地,不細想,不慎重:輕率。草率。率爾。率爾操觚(“觚”,供寫書用的木簡;意思是輕易地下筆作文)。 爽直坦白:直率。坦率。
網絡擴展解釋
“不率”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含義
指不守紀律、不遵循規定,常用于形容人或行為不服從規章制度、違背約定。發音為bù lǜ(注意“率”在此處讀作“lǜ”,而非“shuài”)。
詳細解析
-
出處與曆史背景
- 最早見于《左傳·宣公十二年》:“今鄭不率,寡君使羣臣問諸鄭。” 杜預注:“率,遵也。”,意為鄭國不遵循約定,引發争端。
- 後擴展為對不守禮法、紀律行為的概括性描述,如《南史·袁憲傳》中批評皇太子“不率典訓”。
-
用法與語境
- 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強調對規則、命令的違背。
- 可描述個人行為(如“不率先殺敵”),也可指群體不遵約定(如諸侯國“不率”)。
-
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不遵、違抗、悖逆
- 反義詞:遵循、服從、恪守
例句參考
- 袁紹為私為公都應滅殺董卓,卻“不率先殺敵,遷延日月,保存實力”。
- 古時教化民衆,“教之,不率,然後刑之”(《洪範傳》)。
“不率”強調對既定規則或指令的背離,帶有批評意味,常見于曆史文獻和正式論述中。其核心在于“不遵循”,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程度輕重。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率(bù lǜ)是一個漢字詞語,有以下内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不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一和口。它總共有4個筆畫。
來源:《康熙字典》中有關于不率的記載,解釋為領導不當、不守紀律的意思。
繁體:不率(繁體字:不率)
古時候漢字寫法:沒有明确的古代寫法可供參考。
例句:他在工作中不率,導緻團隊效率降低。
組詞:不率者、不率成故、不率群下
近義詞:不循守、不守戒、不遵從
反義詞:率從、守令、守紀律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