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避祿的意思、避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避祿的解釋

猶辭官。 三國 魏 嵇康 《六言·老萊妻賢名》:“不願夫子相 荊 ,相将避祿隱耕。” 宋 張耒 《王子開朝散早年以疾病謝事還江陰求詩為别》之三:“避祿免危疾,棄鉛得黃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避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主動避開官職和俸祿,表達辭官或拒絕追求權財的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曆史用例

  1. 嵇康《六言·老萊妻賢名》:“不願夫子相荊,相将避祿隱耕。”
    ——描述老萊妻勸丈夫放棄楚國相位,選擇歸隱農耕。
  2. 張耒《王子開朝散早年以疾病謝事還江陰求詩為别》:“避祿免危疾,棄鉛得黃金。”
    ——通過辭官避免政治風險,比喻舍棄虛名獲得真正的價值。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對比

提示: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言色彩濃厚的文本或曆史讨論中。若需進一步探究其哲學内涵,可參考魏晉玄學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避祿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拒絕領取正月初一官府發放的祝福錢或福利費。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避祿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它的部首是辵和祿,并且它總共有12個筆畫。 關于避祿這個詞的來源,它最早出現在《史記·刺客列傳》中,指的是戰國時期秦國的一個官員因反對國家施行祿勸政策,選擇拒絕領取官府的俸祿。這個詞逐漸發展演變成後來的"避祿",用以表示拒絕領取官府的福利。 在繁體字中,避祿的書寫形式保持不變,依然是「避祿」這兩個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和現在的一樣,即「避祿」。 下面給出兩個例句來幫助理解避祿這個詞的用法: 1. 他選擇避祿,因為他不想受制于官府的束縛。 2. 對于一些人來說,避祿不僅僅是拒絕領取福利,更是一種對權力的抗議。 除了避祿之外,還有一些相關的詞語可以組成: 1. 避權:拒絕行使權力或逃避權力的行動。 2. 避嫌:為了避免産生嫌疑而采取的行動。 3. 抗權:對權力進行抗議或反抗的行為。 近義詞有拒絕福利、不領福利等。 避祿的反義詞是領福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