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避祿的意思、避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避祿的解釋

猶辭官。 三國 魏 嵇康 《六言·老萊妻賢名》:“不願夫子相 荊 ,相将避祿隱耕。” 宋 張耒 《王子開朝散早年以疾病謝事還江陰求詩為别》之三:“避祿免危疾,棄鉛得黃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避祿”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代古代官員主動辭去官職俸祿的行為,多用于表達士人不慕榮利、潔身自守的品格。該詞由“避”與“祿”二字構成:“避”意為躲避、回避,“祿”指官吏的薪俸或職位,合指通過避開俸祿來彰顯個人志節。

從語義源流分析,“避祿”可追溯至《漢書·王莽傳》中“避賢讓路”的典故,後世逐漸衍生出以拒絕俸祿表明清高的用法。例如北宋蘇轼在《與章子厚書》中寫道“某已決意避祿,躬耕東坡”,此處即通過“避祿”強調遠離官場紛争的意願。此類行為在古代士人文化中具有道德象征意義,常與“挂冠”“歸田”等詞彙構成互文關系。

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避祿”屬于古代職官制度下的特殊文化現象,既反映個人價值取向,亦暗含對政治環境的批判。其用法多出現于文人書信、筆記及史傳文獻,現代漢語中已鮮少使用,但在研究古典文學或曆史人物時仍具學術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避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主動避開官職和俸祿,表達辭官或拒絕追求權財的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曆史用例

  1. 嵇康《六言·老萊妻賢名》:“不願夫子相荊,相将避祿隱耕。”
    ——描述老萊妻勸丈夫放棄楚國相位,選擇歸隱農耕。
  2. 張耒《王子開朝散早年以疾病謝事還江陰求詩為别》:“避祿免危疾,棄鉛得黃金。”
    ——通過辭官避免政治風險,比喻舍棄虛名獲得真正的價值。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對比

提示: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言色彩濃厚的文本或曆史讨論中。若需進一步探究其哲學内涵,可參考魏晉玄學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壹捕生纏緬纏聲纏弦撐撐吹竹彈絲大媽淡生涯德幹高原鼎耳鬥雞戲短晷飜掌封冊風賦風患婦人家服污鼛鼓恭恪公言還複好言劾按華樂戶限譏禁浸漉畸重跨輾款叙毛坯房秘策明犀鬧酸款凝竭甯耐凝直拟作蓬科強台歉歉青霄路铨配惹亂子熱謾山妻沈寞食芹十事四路損兌胎息踏踏實實偷讬違度委頓微息仙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