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憂愁困苦。《史記·天官書》:“争於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數屠。因以饑饉疾疫焦苦,臣主共憂患,其察禨祥候星氣尤急。” 宋 蘇舜欽 《答馬永書》:“賢者必欲推己之樂以樂衆,故雖焦苦其身,而不舍爵位者,非己所樂也。” 吳組缃 《山洪》三一:“奶奶看着這些情形,想到農忙就要開始,可是應該辦的事全沒有頭緒,心裡有說不出的焦苦。”
(2).指物體燒焦所産生的難聞氣味。 峻青 《秋色賦·女英雄孫玉敏》:“風把帶着焦苦氣味的濃煙,吹過了樹木蔥茏的烽台山巅。”
“焦苦”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該詞兼具抽象情感與具體感官的雙重描述功能,在古漢語和現代漢語中均有使用。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證,可參考《史記》《秋色賦》等原文。
焦苦(jiāo kǔ)是一個漢字詞彙,常用來形容人們因為困境、挫折、痛苦等而感到内心焦慮、不安的情緒。它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
焦(jiāo)是一個由火部和卩部組成的漢字,火部是上面的橫撇,卩部是下面的豎折。它的總體筆畫數為8。
苦(kǔ)是一個由艹部和古部組成的漢字,艹部是上面的橫折,古部是下面的兩橫。它的總體筆畫數為8。
焦苦是普通話中常用的詞彙,源于古代文字。繁體字寫作「焦苦」。
在古代,焦和苦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焦」字的寫法是「爻骨欠」,而「苦」字的寫法是「草口口」。
1. 我失業了,感到十分焦苦。
2. 學習壓力太大,讓學生們感到焦苦。
焦急、焦慮、焦躁
痛苦、苦悶、憂慮
欣慰、寬慰、舒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