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啟椗”。謂開船。碇、椗,系船的石墩。 李烈鈞 《辛亥革命及督贛時期·辛亥革命》:“略事補充,復啟椗西上。” 阿英 《流離》一:“午飯後,又啟椗,夜十時,到了 巢縣 。” 劉白羽 《長江三日》:“十二時,‘江津’號啟碇順流而下了。”
“啓碇”(qǐ dìng)是“啟碇”的繁體寫法,指船隻起錨開航,也可比喻事物開始進行。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碇”指固定船隻的石墩或錨,“啓碇”字面意為解開船錨,使船離港航行。例如劉白羽在《長江三日》中寫道:“‘江津’號啟碇順流而下了。”
引申含義
現代用法中,該詞常引申為行動或計劃的啟動,如“項目即将啟碇”。
發音與字形
近義詞
動身、開航、起程、啟航等。
例句補充:阿英在《流離》中描述:“午飯後,又啟椗(碇),夜十時,到了巢縣。” 可見該詞多用于描述具體航行場景。
《啓碇》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為解開和拴扣。它的總體含義是指解除某物的束縛或限制。
《啓碇》這個詞的部首是“口”和“石”,部首“口”表示字的發音,部首“石”表示字的意義。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分别占據字的左上和右下位置。
根據《康熙字典》的記錄,這個詞的筆畫數為24畫。
《啓碇》一詞源于《詩經·大雅·文王之什·抑》:“啟矣哉。宏亮矣哉!宜民之瞻,又宜眇詭。”其中,“啟”和“瞻”一詞都有解開的含義。後來,“啓碇”逐漸演變成了一個單獨的詞語,用于表示解開或松動拴扣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啓碇》的寫法和簡體字基本保持一緻。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古時候的《啓碇》寫作“啟鼎”,表示解開和鎖鍊。
這把鎖忘記了密碼,你能幫我把它啓碇嗎?
啓示、開啓、碇泊、寇盜、船錨等。
開啟、解開、放松、釋放等。
束縛、鎖緊、限制、約束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