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樂曲名,一名《康老子》。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康老子》:“ 康老子 者,本 長安 富家子,酷好聲樂,落魄不事生計,常與國樂遊處。一旦家産蕩盡,因詣西廊,遇一老嫗,持舊錦褥貨鬻,乃以半千獲之。尋有 波斯 見,大驚,謂 康 曰:‘何處得此至寶?此是冰蠶絲所織,若暑月陳於座,可緻一室清涼。’即酬價千萬, 康 得之,還與國樂追歡,不經年復盡,尋卒。後樂人嗟惜之,遂製此曲。亦名《得至寶》。”
“得至寶”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文學用法區分:
一、本義(曆史典故)
指唐代樂曲名,又名《康老子》,來源于唐代段安節《樂府雜錄》的典故。故事講述長安富商康老子因揮霍家産,偶然以低價購得波斯商人視為至寶的冰蠶絲錦褥,轉賣獲利後仍因奢靡破産,樂人為其創作此曲以示感慨。
二、引申義(成語用法)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獲得極其珍貴的事物或機會”,強調所得之物的無價性(如:如獲至寶)。但需注意,這一用法可能與原典故存在混淆,權威典籍中更傾向其曆史本義。
使用建議:
得至寶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得到了特别珍貴的寶物。它形容某種事物或財富非常寶貴、難得一見。在生活中,這個詞常用來形容某個珍貴的收藏品、稀有的材料或者特别有價值的東西。
得至寶的拆分部首是「得」、「至」和「寶」。
「得」的部首是「彳」,表示行走的意思,「得」的筆畫是2畫。
「至」的部首是「土」,表示與地土有關的意思,「至」的筆畫是6畫。
「寶」的部首是「宀」,表示與房屋有關的意思,「寶」的筆畫是8畫。
得至寶這個詞出自《紅樓夢》中的一個故事。故事中,賈寶玉在草地上看到一個美麗的石頭,認為這是一塊非常珍貴的寶石。後來,他将這塊石頭交給家中的鑒定師傅鑒定,果然證實是非常名貴的寶石。這個故事中的得至寶,就形容了這塊珍貴的石頭被賈寶玉得到。
得至寶(繁體)。
在古時候,得至寶的寫法和現在差不多,沒有太大變化。
他終于得到了他心目中的得至寶,一幅古代名畫。
失而複得、得意揚揚
珍貴之寶、稀世之寶
不值一提、普通之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