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羇魂”。1.客死者的魂魄。《南史·垣護之傳》:“ 垣氏 羇魂不返,而其孤藐幼。” 唐 李賀 《傷心行》:“古壁生凝塵,羇魂夢中語。”
(2).指旅人的心情心境。 宋 張泌 《秋晚過洞庭》詩:“莫把羈魂弔 湘 魄, 九疑 愁絶鎖煙嵐。” 宋 陸遊 《得季長書追懷南鄭幕府慨然有作》詩:“惆悵流年又如許,羈魂欲仗《楚辭》招。” 明 文徵明 《夜行因過廢寺》詩:“歲事行将近,羇魂黯欲銷。”
“羁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客死者的魂魄
指因漂泊他鄉而客死者的靈魂,常見于古典文獻。例如《南史·垣護之傳》記載“垣氏羇魂不返”,唐代李賀《傷心行》中“羇魂夢中語”也以此表達對逝者的哀思。
旅人的心境
引申為漂泊者的孤獨與愁緒。宋代張泌《秋晚過洞庭》中“莫把羈魂弔湘魄”及陸遊詩句“羇魂欲仗《楚辭》招”,均以“羁魂”刻畫遊子漂泊無依的情感狀态。
現代引申義(思想束縛)
在部分現代語境中,該詞可形容思想或情感受外界限制的狀态,如“羁魂難釋”比喻内心被困擾無法解脫。
綜合來源:以上解釋綜合了詞典定義、古籍例證及現代用法。若需完整文獻出處,可參考《南史》、李賀及張泌的詩作。
《羁魂》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迷戀、執著于某種事物而難以自拔。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對某個特定的人或事物抱有深深的情感糾葛,甚至到了無法解脫的地步。
《羁魂》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羊(yáng)和鬼(guǐ)。
羊的筆畫數為6,鬼的筆畫數為8。
《羁魂》一詞最初出自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所著的《醒世恒言》中的一則短篇故事,後來被引用為成語,成為現代漢語中的常用詞彙之一。
《羁魂》的繁體寫法為「羈魂」。
在古時候,「羁魂」這個詞的部分字有一些變化。例如,「羈」的古代字形為「系」、「魂」的古代字形為「魂」。
他對音樂的熱愛已經達到了《羁魂》的程度,無法割舍。
羁絆、離魂、羁旅、羁澀
牽挂、情結、困戀
自在、無羁、無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