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落花。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二:“弱葉栖霜雪,飛榮流餘津。”
(2).迅速發迹。《文選·張衡<南都賦>》:“曜朱光於白水,會九世而飛榮。” 李善 注:“榮,光榮也。《封禪書》曰:發號榮。”《宋書·桂陽王休範傳》:“諂諛親狎者,飛榮玉除,靜立貞粹者,柴門生草。”
飛榮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語義可從構詞法和曆史語用角度解析:
一、詞義溯源 該詞由"飛"與"榮"兩個語素構成。"飛"本義指鳥類振翅疾行,《說文解字》釋為"鳥翥也",引申出快速運動、飄散等義項;"榮"在《爾雅》中訓作"桐木",因桐樹華美而衍生出"茂盛""顯耀"等抽象義。組合後形成比喻性語義結構。
二、雙重釋義體系
三、現代語用特征 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已被标注為"書面文言詞",主要保留在特定領域的修辭表達中。古建築文獻多用于描述傳統建築彩繪的剝落現象,如故宮博物院《明清建築彩繪研究》提及"飛榮之迹,見證歲月留痕"的學術表述。
需要深入考證的讀者,可參閱《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版)第12卷第587頁的詞條考釋,或查閱《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2016版)相關詞源解析。
“飛榮”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兩層含義,分别源于古代文學作品中的不同語境:
指代“落花”
出自晉代左思《招隱詩》其二:“弱葉栖霜雪,飛榮流餘津。”
比喻“迅速發迹”
見于漢代張衡《南都賦》:“曜朱光于白水,會九世而飛榮。”
建議在文學分析或曆史文獻解讀時優先采用本義,而現代比喻用法需結合上下文明确指代對象。
暗轉悲觀北海樽邊蔽并軌賓者補台不謟不享猜害草木長遞纏迫翅果川防椎心飲泣丹野點苔低顔東土法兌付炖煌耳塞機方兄鳳箫馮至杆塔閣室還來黃碧蝴蝶香葷腥薦奠降臨剪帖驚吪驚悉輯瑞捃摭沮诎渴念老三老四勒銘燕然理極悋惜貍頭竹買方拟死乾酵母切身虬戶凄屑如次書藁水窦送女客所子讬載丸散膏丹韡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