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指電報。 清 李鴻章 《緻淩筱柟書》:“至如請覲、遣使、銅綫、鐵路……必須通盤籌畫。”
銅線是以金屬銅為主要材料制成的線狀導體,其物理特性與工業應用具有顯著特征。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銅線”指“用銅拉制成的線狀物,導電性能好,常用于電線、電纜等”。《辭海》(第七版)進一步補充,銅線因延展性強、耐腐蝕等特點,在電力傳輸、通訊設備及手工藝品制作中廣泛應用。
從詞源結構分析,“銅”為形聲字,屬金屬類物質名稱;“線”為會意字,本義指用絲、棉等制成的細長物,後引申為所有細長形态物體的統稱。二者組合成“銅線”,既符合漢字構詞規律,也準确表達了材質與形态特征。
銅線在工業領域可分為兩類:一是純銅線(含銅量≥99.9%),具有最佳導電率,適用于精密電子元件;二是合金銅線(如黃銅線、青銅線),通過添加鋅、錫等金屬提升機械強度,多用于建築裝飾與機械制造。中國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GB/T 3953-2009《電工圓銅線》中,明确規定了不同型號銅線的直徑公差、電阻率等技術參數。
在文化應用層面,傳統工藝如景泰藍、花絲鑲嵌等均以銅線為基材,《中國工藝美術史》記載,明代“銅胎掐絲琺琅器”已形成成熟的銅線掐絲技法。現代應用中,國際電工委員會(IEC 60228)将銅線導電性能作為電纜設計的核心指标,印證了其工業價值的全球共識。
銅線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曆史含義
舊時指電報線路。清代李鴻章在書信中提到“銅線”與鐵路等事務并列,需統籌規劃。這一用法反映了19世紀電報技術引入中國時,銅作為導體的早期應用場景。
現代定義
指銅制成的線狀材料,具有優良的導電性和導熱性,廣泛用于電線、電纜、儀器制造等領域。
物理性質
應用領域
在成語中,“銅線”可比喻家庭貧困、生活困苦,形容經濟拮據如絲線般脆弱。例如:“他家境如銅線,卻堅持供子女讀書。”
銅線在現代工業中占據重要地位,其導電性優勢使其成為銀的替代品(銀成本高且産量低)。若需了解銅線規格(如BV、BVR等)或力學性能(如抗拉強度≥315),可參考專業材料标準。
阿侯柏舟保守丙綸朝客宸念沖蕩愁慘慘疇庸傳缽袋傳譯摧捽倒找德本飯囊酒甕馮生彈铗分明伏方符理高賓更行狗犀嘿耳黑炭火燒雲儉啬鏡裡觀花驚奇極聽稷星開甲犒迎克臻餽贽老橛話兒捋下馬道眇末内妹漰濞啟詞傾蓋之交融液貫通乳妪譏三台僧塔傷轸識視適行水渰老鼠水芝欹器斯巴達克思司鴻宿止踏雪尋梅鐵門吳鴻仙井監笑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