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北州的意思、北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北州的解釋

(1).猶塞北。指我國 長城 以北地區。《史記·匈奴列傳》:“定 樓蘭 、 烏孫 、 呼揭 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 匈奴 ……北州已定,願寝兵休士卒養馬,除前事,復故約。”

(2).指北方 幽 并 等州郡。《後漢書·彭寵傳》:“ 更始 立,使謁者 韓鴻 持節徇北州,承制得專拜二千石已下。” 李賢 注:“謂 幽 并 也。”《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大王初征 昆陽 , 王莽 自潰;後拔 邯鄲 ,北州弭定。”

(3).泛指北方地區。 唐 白居易 《花前歎》詩:“南州桃李北州梅,且喜年年作花主。” 宋 梅堯臣 《元日》詩:“久作北州人,食此欣已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北州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地理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代中國北方地區的州郡。該詞在不同語境下承載着方位、行政及文化象征意義,具體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基礎釋義

指中國北方地域的州郡或行政區劃。古代常以“北州”泛指黃河流域及以北地區,與“南州”相對,強調地理方位屬性。

例證:

“北州名士,多慕其風。” —— 指北方地區的知名人士。


二、曆史行政演變

漢代始設“十三刺史部”,其中冀州、幽州、并州等位于北方的州郡被統稱為“北州”。這一概念隨曆代行政區劃調整而延續,成為北方州級行政單位的代稱。

例證:

《漢書·地理志》載幽州“東北曰幽州”,屬北州範疇。


三、文化象征與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北州”常承載邊塞、荒遠、戍邊的意象,反映北方地理環境的蒼茫特征。

例證:

唐代高適《燕歌行》:“漢家煙塵在東北”,以“東北”暗指北州戰事,突顯邊關肅殺之氣。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釋義“泛指北方地區或州郡”。
  2.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8年:曆史地理詞條“北州”釋為漢代北方諸州統稱。
  3.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分析方位詞“北”在行政稱謂中的文化延伸。

網絡擴展解釋

“北州”是一個曆史地理概念,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 長城以北地區
    指中國長城以北的邊疆區域,多見于漢代文獻。如《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北州已定,願寝兵休士卒養馬”,此處“北州”代指匈奴活動的塞北地區。

  2. 北方幽州、并州等州郡
    特指漢代北方行政區劃,如幽州(今河北、遼甯一帶)、并州(今山西、内蒙古部分地區)。《後漢書·彭寵傳》提到“徇北州”即指這一區域。

  3. 泛指北方地區
    唐代以後文學作品中常以“北州”代指整體北方,如白居易詩“南州桃李北州梅”,梅堯臣詩“久作北州人”,均用此泛稱。

補充說明
該詞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曆史文獻多指向具體地理範圍,而文學語境則側重方位概念,可能與實際行政區劃無關。

别人正在浏覽...

豹侯絣纮壁宿裨助蠶叢禅椅稱歌徹悟叱幹沖陷禫服盜鈔凋剝彫饬雕塑疊謡煩性飛虎墳史閣道供器還欵合戰紅人諱死獲渠家常話講下教齡紀傳金墀敬獨基墟句除攫奪舉賢使能,舉賢任能莅會魯學賣口吃梅妻鶴子侔狀陪斬漂溢前堂情感欺事荛子篩春尚佯石砮水仙操肆既宿娼它腸銅钹頽年外欠文曹詳實遐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