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編輯收集。 唐 窦臮 《述書賦下》:“探尋源流,志逸肥遁。緝合剪截,躬勞不悶。”
“緝合”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文獻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窦臮的書法理論著作《述書賦下》:“探尋源流,志逸肥遁。緝合剪截,躬勞不悶。”
此句中的“緝合剪截”指對書法文獻的整理、裁剪和彙編過程,強調編輯工作的細緻與辛勞。
構詞分析: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籍研究或特定學術領域,屬于生僻詞彙。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選用“編纂”“彙編”“輯錄”等更常見的詞彙。
“緝合”是一個古漢語動詞,強調對文獻或資料的收集與編輯行為,具有明确的學術性和曆史語境特征。如需引用具體案例,建議結合唐代窦臮的原句及相關書法文獻背景。
緝合(jī hé)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縫合、重組、聯合”等意思。
緝合的部首是糸(mì),總筆畫數為十四畫。
緝合的來源是由“纟”(sī)和“合”(hé)兩個部分組成。它的繁體字為“績”。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緝合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這取決于各個曆史時期的書寫風格和規範。但它的基本組成部分與現代寫法相似,都是由纟和合構成。
1. 這個項目需要将各方資源緝合在一起,共同合作完成。
2. 經過幾個小時的讨論,他們終于成功緝合了不同意見,達成了共識。
1. 縫合(fèng hé):指将兩個東西用線等縫合在一起。
2. 重組(chóng zǔ):指将原有的部分重新組合成新的整體。
3. 聯合(lián hé):指不同個體、組織等通過協作或結合在一起共同實現某個目标。
解合(jiě hé):指原本分開的東西或事物重新歸于一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