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節哀。《梁書·沉約傳》:“ 天監 二年,遭母憂,輿駕親出臨弔,以 約 年衰,不宜緻毀,遣中書舍人斷客節哭。”
“節哭”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é kū,其核心含義為節制哀痛,即勸慰他人或自我調節,避免過度悲傷。以下是詳細解析:
該詞最早見于《梁書·沉約傳》:
“天監二年,遭母憂,輿駕親出臨弔,以約年衰,不宜緻毀,遣中書舍人斷客節哭。”
(梁武帝因沉約年邁,特派官員勸其節制哀哭,避免過度悲傷傷身。)
此例體現了古代對喪禮中情感表達的規範,尤其針對年長或體弱者。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喪禮用詞,可參考《梁書》或禮制研究文獻。
《節哭》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節和哭。
拆分部首可以分為節字的「豆」部和哭字的「口」部。
拆分筆畫可以分别為節字的9畫和哭字的11畫。
《節哭》這個詞來源于古代訓诂學中對文獻的注釋釋義,指的是在特定的節日或儀式上哭泣。
《節哭》也有對應的繁體字「節哭」。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節哭》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需要根據具體文獻和時代來确定,沒有明确的通用寫法。
1. 在清明節這一天,人們紛紛前往祖先墓地,表達思念之情,有的人甚至會流下節哭的淚水。
2. 在古代,君王喪母時,全國範圍内要舉行隆重的節哭儀式。
1. 佳節哭泣
2. 節日哭訴
3. 哭泣不已
1. 悲哭
2. 哀嚎
3. 哀歎
1. 歡笑
2. 歡快
3. 喜悅
【别人正在浏覽】